将乐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第一个进入现场勘查的民警是郑继伟,他发现从边门到大厅,再到值班室,墙上、地上到处都是血;廖国华如同一个血人,身上刀伤很多;地上有两副眼镜、已经扭曲变形的手电筒以及几把十分锋利的锯片。法医陆闽泉看到现场地面、墙上都是喷射状、挥洒状血迹。眼前的廖国华伤口很多,主要集中在头面部、躯干部、手部,十分零乱,其中身中31刀,从口部到耳边被割了一条大口子,右颈动脉被割断,心脏被扎2刀。陆闽泉说,自己当了10年法医,出过多起命案现场,眼前的这起让他的心情格外沉重。此时,他听到有人说,经过认真清点,馆藏的1000多件文物一件都没有丢失,闽西北仅有的国宝——宋代鸡首壶也安然无恙。顿时陆闽泉泪水模糊了双眼,对廖国华肃然起敬:廖馆长是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国家珍贵文物的安全。看着眼前惨烈的现场,陆闽泉暗下决心:无论多困难也要抓到凶手!
在廖国华安葬的那一天,他17岁的儿子说:“我相信爸爸的血不会白流。”
廖国华被杀案震惊全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为保护国家珍贵文物而牺牲的文物工作者。在博物馆里行凶杀人实属罕见。当时由于刑侦条件、技术等不完备,让此案悬而未决。
时隔25年后的今天,刑侦工作的基础扎实,技术手段先进,资源丰富,整体侦查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加上各级公安干警多年来的坚持不懈,以及从未动摇过的要为英雄正名的信念,终于在2020年6月4日将残忍杀害廖国华的凶手捉拿归案,他对杀害廖国华的事实供认不讳。“廖国华副馆长被害案”被列为公安部成功督办侦破的全国三大典型案例之一,如今成功告破是对逝者和亲属最好的慰籍。
将乐县公安局副局长戴燕明说:“如果不是程序要求,我真想在第一时间就把破案的消息告诉廖副馆长的家人,他的血没有白流。今天,我们终于还给大家一个真相:廖副馆长是为保护国家文物牺牲的,是当之无愧的革命烈士。”
廖国华同志牺牲后,《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1996 年 1 月,国家文物局授予他“文物安全卫士”光荣称号。1996 年 6 月 27 日, 三明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为廖国华同志追记了市最高荣誉的二等功。1996 年 7 月,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他“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2008 年 12 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记者手记:今年我采访了多位基层文博工作者,他们都话语平实,为人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守岗位,埋头苦干,将护佑历史文物视为己任。正是有了他们的顽强笃定,我们才能将先辈留在华夏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将乐县博物馆副馆长廖国华更是用生命保护了文物,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向英烈致敬!向英烈家属致敬!
(记者采写过程中得到了将乐县博物馆及廖国华同志家属的帮助,部分资料来自中国警察网,一并致谢。)
来源: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