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86 02120256888
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耕耘在节能战线上的一名基层干部——陕西省延安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主任张超
发布时间:2025-08-30 20:48浏览次数:

     节能减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主题早已镌刻在从事多年建筑节能工作张超同志的心间,并作为自己人生价值和事业的追求。1989年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城市规划管理,然而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的他,不追求安逸的生活,积极要求到基层单位去锻炼,去做更具体务实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006年张超同志被调整到延安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工作任职。带领一班节能工作者,辛勤耕耘在节能工作一线上,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快速全面推进。每年超额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各项节能目标任务,为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所在单位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部门,被评为陕西省建设工会“创先争优”先进十佳工会,被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张超同志多次获省住建厅、省节能办先进工作者称号。
 
深入基层农村调查研究和慰问贫困户的张超(左二)
    一、善于学习是他干好工作的法宝
    善于学习是他的一大优点。他酷爱文学,喜欢书画艺术,先后发表诗词散文、调研报告等数十篇。他常说崇尚学习是一种美德,善于学习是一种品格。他的学习劲头影响着周围许多的工作人员,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凝聚力和亲和力,弘扬了良好的学风。通过不懈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深刻认识到建筑节能是国家节能减排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新领域新岗位的挑战,不甘服输的他,从钻研学习业务开始,准确把握国家节能法律法规,并践行于节能工作中。所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在建筑节能工作中得以发挥,同时在建筑节能领域去做技术理论探索。当工作中遇到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定性与定量分析及经济分析有些吃力时,他不畏困难,始终对业务技术刻苦钻研,他又报考了陕西省省委党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在职学习3年,通过二十多门课程考试,按期毕业,并被评为优秀学员。有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和经济管理双重专业知识的支撑,张超同志在建筑节能工作岗位上有了更多新思路、新措施。
    一是宣传贯彻法律法规和建筑节能技术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建筑节能知识。他常讲,学习政策、应用好政策是干好每一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他经常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和节能知识。通过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络平台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营造了全社会良好的节能氛围。
    二是出台了《延安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促进全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2006年他主持起草了《延安市墙体材料革新与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暂行办法》,并以延安市人民政府市长令颁布。2010年初,结合延安市市情,在广泛征求全社会意见的前提下,又对《延安市墙体材料革新与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修改建议。由延安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延安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有力促进了全市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组织编制了节能专项规划
    主持编制了《延安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专项规划》、《延安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延安市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报告》等。撰写了15000余字的《发展延安低碳建筑》调查研究报告。其撰写的《延安绿色建筑在创新中发展》专题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并荣获中共延安市委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
    二、爱岗敬业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
    干一行爱一行是他的口头禅。为了全面加强节能措施的监管,提高建筑节能施工执行率,研究制订了建筑节能专项审查、专项检查、专项验收制度和工作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建筑节能专项审查覆盖率达到100%。配合“禁实”巩固工作,加大建筑节能与墙改工作的监督力度,有效地加强了批后管理工作,建筑节能验收备案率达100%。“十一五”期间累计查处违章违规工程16个,限期整改15个,建设工程节能措施公示率达到100%,节能50%设计标准的执行率达到98%(县区70%)。
    一是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组织绿地集团延安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绿地•山水天城1.1期”工程项目申报“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并由国家住建部颁发了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认证书。
    同时组织延安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建设的朗润居安置小区工程项目(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和绿地集团延安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绿地•山水
    二是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
    实施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工程项目,仅2012年,他亲临施工现场,引导和组织绿地•山水天城1.1期工程项目实施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延安市水务局住宅楼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志丹县宏源大酒店太阳能热水项目,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子长县邮电局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热一体化的实施,节能惠民。同时引进了地源热泵(土壤源)技术,填补了我市新能源应用的一项空白。
    三是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面对任务重、资金筹措等多方面的重重困难,使他和同事们压力很大。但是他不畏困难,找出路,想办法,组织大家摸查情况,多次讨论达成共识,变压力为动力,上门对改造单位做说教工作,让大家明白了节能改造的意义。按照系统节能、技术可靠、重点改造、扰民最小的原则,积极引导,政策支持,组织建设单位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案,跟踪检查指导,保证节能改造措施落到实处,切实达到节能50%设计标准要求。研究制定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验收备案制度,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专项验收。圆满完成了国家、省上下达的既有建筑改造任务。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0余万平方米,得到省市的一致好评。
    三、改革创新是他的不懈追求
    开阔的思路,雷厉风行的实干精神,使他从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开展创新工作。2011年提出了立足延安市情,结合节能工作的研究课题——延安建筑节能与测试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疑点,他不计其数地走入高校和设计院交流探讨,并与延安大学、延安市宝塔区建筑设计院技术人员联合组成课题组。张超同志作为第一完成人,带领课题组成员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老人患病住院,他无暇顾及,孩子上学他无法接送。在他刻苦钻研、精心组织协调下,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克难,终于于2012年6月完成研究课题。并上报延安市科学技术局,申报科学技术成果。通过查新审查、专家答辩等程序,于2012年10月获《延安市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明》。2013年3月科技成果——延安建筑节能与测试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被延安市人民政府授予“2012年度延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见延政发〔2013〕17号文件)。申报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于2013年3月底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成果登记号:9612013Y0335)。
    一是科技成果主要技术内容 
    1、延安市建筑节能现状调查和节能措施的理论研究。延安建筑节能现状调查着眼于“三适”,即与当地气候相适应、与当地人文历史相适应、与当地建筑材料相适应,获得延安地区基本气象条件和新型材料产、用情况等数据,分析绿色住宅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节能措施与技术。用理论分析和测试手段相结合方法,进行墙体材料、陶粒湿屋面和外窗采光性能的基础性研究。
    2、绿色窑洞设计应用与发展继承和发展陕北传统窑洞独具特色的生态建筑。全面考虑延安地形、气候特征,本着节地节能节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将现代建造技术与传统窑洞风格有机结合,研究用多种技术措施调整空间布局结构、改善整体环境质量、配置完善的公共设施,以提高窑洞住宅的质量。
    3、建筑热舒适测试技术研究。建筑节能测试技术主要以电子智能化测量为目标而展开的研究工作。内容包括了温度、湿度、气体三类传感器和围绕其准确感测环境参数而进行的调理电路研究设计。
    4、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研究。以建筑物节能作为系统,确定建筑节能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研究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多要素划分为塔式层次结构,建立基于系统论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多指标塔式评价体系的数学模型,以解决单指标评价和多指标评价结果综合的问题,并应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实际建筑进行多指标综合量化评价,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是科技成果创新点 
    1、首次将工业废料——陶粒应用于寒冷地区蓄水屋面工程,保温隔热效果好;
    2、对气体(CH4、CO、CO2)ZnO纳米传感器及温度、湿度调理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环境参数电子测量的敏感性、实时性和准确性;
    3、提出了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广义评价方法和模型。建立了基于系统论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多指标塔式评价体系的数学模型,为延安建筑节能评价与标识提供了依据;
    4、革新了传统民居——窑洞建筑节能设计的新理念。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克服了传统窑洞住宅的缺点。
    总之,形成“理论-实践-测试-评价”一体的系统化课题成果。
    四、节约能源是他的人生奋斗目标
    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中南部,黄土资源丰富。他对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他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到分布于沟沟岔岔的墙材生产企业调查研究。并撰写了《延安市新型墙体材料现状调查与对策》(在《延安政协》发表)。提出了革新传统工艺,发展新型墙材的新理念。
    一是加强粘土砖生产的管理
    出台了《关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对现有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实行限产管理的意见》(市政发[2005]24号)文件,按照“小停中限大改造”的思路对造粘土实心砖生产企业进行革新改造,有效保护粘土资源。
    二是巩固“禁实”成果
    2005年6月底,全市城市规划区(包括13个县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正负零以上,已全面禁止使用了粘土实心砖。经过“十一五”五年的巩固,有效地遏制个别建设工地违规使用,刹住了一次次的恶性反弹。
    三是鼓励发展新墙材生产
    全市新墙材生产企业达到70多个,年产量达到4亿余万块(折合标砖),有30多个新墙材企业生产的产品取得了省上颁发的认证登记。“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生产新墙材折合标准砖16.5亿块,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所占比重达63%,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比例达73%。节约能源9.16万吨,节约土地2440亩,利用工业废渣37.2万吨。同时引进蒸压加气砌块、轻质复合板材和水泥发泡保温板材生产技术,均填补了我市墙材生产的空白。
    四是把节能工作推进农村
    他数次带领墙改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现场指导,建设了宝塔区李渠镇张辛庄村、黄陵县店头镇曹家峪村、延长县黑家堡中庄村、子长县马家砭镇马家砭村等13个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示范项目。每当看到村民从破旧的危房搬出,乔迁到新的节能建筑,并使用上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灶时,他感慨的说,看到老百姓幸福的笑容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鼓励。他在开展节能工作外,还参加扶贫帮困工作。多次到吴起县薛岔乡老虎沟村调查研究和慰问贫困户。
    为了实现节约能源的人生目标,塑造节能新形象,他又大胆对自己提出了“五个做到”的严格要求。一是要转变作风,做到既能管理,也能服务。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切实将工作重心由重眼前、重管理、重效益转移到重长远、重服务、重质量上来,保持建筑节能工作持续发展。二是要干净做事,做到既能勤政,也能廉政。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利益诱惑力十分强大,稍不注意,就会滑向腐败的深潭。所以,要严于律己,干好工作。  三是要讲究团结,做到既能干事,也能共事。团结就是力量,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既要不断提高“能干事”的本领,又要努力培育“能共事”的作风,既要有“有为才有位”的心态,更要有“有位更有为”的自信。 四是要注重引导,做到既能下力,也能借力。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与监督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要坚持学习,做到既能修身,也能带人。坚持不断学习,自觉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同行学,以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群众、发展事业。
    但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接踵而至,如城市“禁实”需要继续巩固和深化,新型墙材应用范围需要从城市扩大到乡镇和农村,建筑节能管理需要不断适应、不断创新、不断前进。我们期望耕耘在节能一线上的张超同志能做出更多的成绩,也希望在节能战线上涌现出更多的节能楷模,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2120256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