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86 02120256888
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特大型城市如何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5-10-11 21:56浏览次数:

  本期对话人物

  张全,男,1964年1月出生。曾任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助理;上海环境保护局科技处副处长、污控处处长,上海环境保护局局长助理、副局长,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2007年9月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对话人  张全 上海市环保局局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蔡新华 岳跃国

  点击一

  焦点关注

  特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关键思路

  突出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生态文明引领,围绕"创新、转型、发展"大局,以污染减排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重点推进"六个转变"

  记者:"十二五"期间,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上海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在哪里?

  张全:"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环保工作总体形势趋好,但环境压力仍然很大。从国内外宏观形势看,全球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和上海将继续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并将环境保护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世博后市民对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的需求日趋迫切。从阶段主要环境问题看,呈现压缩型、复合型特点,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紧迫性越来越高;从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看,呈现综合性、复杂性特点。环境保护任务艰巨,难度加大。

  首先,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偏重等导致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仍处于高位,工业企业数量众多、布局分散。

  其次,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差异明显。水体富营养化、臭氧、酸雨、灰霾等复合型污染逐渐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机动车、噪声等污染问题突出,城郊接合部"脏、乱、差"现象较普遍,农村环境管理跟不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再次,环境基础设施、风险防范和环境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饮用水安全供水体系急需完善,污水收集处理、固体废物收集处置和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均有待完善。分散、开放式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辐射、危废监管和环境应急体系有待完善。

  记者:"十二五"期间,上海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关键环节在哪里?

  张全:破解以上难题,在指导思想上要着力突出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生态文明引领,围绕上海"创新、转型、发展"大局,以污染减排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重点推进"六个转变"。即发展战略上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优化发展转变;控制方法上从单项、常规控制向全面、协同控制转变;工作重点上从重基础设施建设向管建并举、长效管理转变;区域重点上从以中心城区为主向城乡一体、区域联动转变;推进手段上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转变;组织方式上从政府推动为主向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

  具体来说,要认真研究特大型城市环保工作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抓住难点,突破重点,打造亮点。

  第一,新时期的污染源头防治要被赋予新的内涵,要从整个城市应对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角度入手,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布局结构。在制订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和招商引资时,综合考虑整个城市的环境容量、与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契合度等因素。

  第二,切实保障城市环境安全,合理安排直接或间接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环境要素,保障饮用水安全,建立完善的防范、监控和处置体系。

  第三,坚定不移地削减总量、改善质量。从单一因子的减排转变为多因子协同减排,继续实施超量减排激励政策,严格批项目、核总量制度,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和流域治理。

  第四,创新环保工作理念,树立"大环保"概念,转变管理方式,引导企业、公众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保,形成"大合力"格局。

  点击二

  焦点关注

  特大型城市污染源头防治的新内涵

  关键思路

  从原来的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审批进一步提前到优化整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城市布局结构

  记者:您提到新时期的污染源头防治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那么,对特大型城市的污染防治工作而言,真正的源头在哪里?

  张全: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和期望,第一个“率先”就是希望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具体到环保工作,“十二五”期间,上海人口、经济、机动车将持续增长,由此带来污水、废气排放量和垃圾等废物产生量的进一步增加。同时,工程减排的空间已相当有限,减排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源头防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布局性的污染矛盾和工农业生产方式、社会消费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必须赋予源头防治以新的内涵。源头控制要从原来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审批,进一步提前到优化整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城市布局结构。

  具体来说,在引进项目时,不能仅仅考虑“达标”这样最基本的环保要求,还要根据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城市布局结构,综合考虑城市环境承载能力是否允许、项目与城市发展是否协调等因素;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而要更加注重效果;不能一味地强调规模,而要更加注重调整城市的结构和布局。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源头防治。

  上海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增强。要从结构、布局上综合考虑,使整个城市在发展效率上得以提高,在功能发挥上得以完善,在结构布局上得以优化,在物质能量上得以循环。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特大型城市的交通污染问题。上海比较早就开始考虑从结构上解决这一难题,控制私家车总量,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这种公交优先的交通结构优势在世博会期间得到了充分的印证,90%以上的参观者乘坐公共交通,不仅缓解了短时期集中出行带来的交通压力,而且保证了“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理念的落实。

  记者:具体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城市布局结构,应该如何调整?

  张全: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上海工业基础庞大,结构偏重,企业数量多,布局分散。“十一五”期间,实施“退二进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第二产业比重从48.6%下降至42.3%,第三产业比重从50.4%提高到57%。“十二五”期间,上海将继续以在发展调整中提升为主线,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时,加大污染企业淘汰力度,逐步调整淘汰104个工业区块以外的“两高”行业和重点风险企业。

  上海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得到了全国范围的支持,“外来电”比重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也占到了一定比例,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到2010年底已降至49.9%。“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坚持“优化结构、清洁发展,节能降耗、高效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一次能源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同时还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生产、生活的能源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调整。

  城市布局优化调整是源头防治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特大型城市“城市病”的重要途径。实际上,环境问题与整个城市布局有着很大的关联。“十二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引导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优化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布局,重点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聚焦工业区块外的六大区域,大力推进工业向规划确定的104个工业区块集中。

1 2 下一页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2120256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