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绿色能源转型的加速,为能源装备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东方电气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凭借其在火电、水电、风电、核电、气电、光伏等六大发电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以及“六电并举、六业协同”的产业布局,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东方电气集团成立于1958年,经历了从"三线建设"的艰难起步到改革开放后的技术突破,逐步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供应商之一。1974年成功研制国内首台200MW火电设备,2007年实现整体上市,2018年推出全球首台EPR三代核电机组,2022年下线亚洲最大13MW海上风电机组。截至2023年,公司累计发电设备产量突破6亿千瓦,成为国内首家达成该成就的企业。

数据来源:东方电气官网
一、行业背景:电力需求扩张与绿色能源转型
1.1 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AI大模型的崛起、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充电桩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内电力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而GPU服务器的高功率进一步推高了数据中心的能耗。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带来了持续的充电需求,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1286.6万辆,渗透率达到40.9%。
1.2 绿色能源转型加速
“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的提出,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火电灵活性改造和气电新增装机需求也在不断提高。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风电和光伏占比超过85%,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1.3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例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要达到55%以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此外,抽水蓄能、氢能、储能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二、公司业务布局:六电并举,六业协同
2.1 六电并举:全方位覆盖发电领域
东方电气在火电、水电、风电、核电、气电、光伏六大发电领域均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了“六电并举”的发展格局。
火电:公司拥有135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制造能力,100万千瓦等级空冷机组和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水电:公司参与了白鹤滩、三峡等重大水电项目,拥有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机组制造能力。
风电:公司风电产品覆盖1.5MW-26MW系列,2024年推出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核电:公司具备核岛和常规岛设备的成套供货能力,参与了岭澳、红沿河、福清等多个核电项目。
气电:公司燃气轮机市场占有率第一,自主研发的国产G50燃机已成功投运。
光伏:公司在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领域均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2 六业协同:多元业务协同发展
东方电气通过“六业协同”战略,推动高端石化装备、节能环保、工程与国际贸易、现代制造服务、电力电子与控制、新兴产业等业务的协同发展。
节能环保:公司在烟气脱硫、脱硝、垃圾焚烧发电等领域具备领先技术。
工程与国际贸易:公司海外市场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入选ENR全球250家最大国际承包商。
新兴产业:公司在氢能、储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布局,2024年氢能业务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完成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中试。
三、技术优势: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变革
3.1 核心技术突破
东方电气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风电:2024年推出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刷新单机容量世界纪录。
水电:完成全球功率最大的500MW冲击式水电机组水力研发。
核电:实现乏燃料贮运容器市场突破,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再获批准。
储能:世界首台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透平发电机组并网发电。
3.2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公司近年来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1-2023年研发经费超过70亿元,投入强度超过5.7%。公司在风电、水电、核电、储能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累计获得30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和6000多项新产品试制协议。
四、财务表现: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4.1 营收与利润持续增长
2018年以来,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3年公司营收达到595.67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35.50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4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96.95 亿元(同比增长 14.9%),归母净利润 29.22 亿元(同比下降 17.7%)。2025年一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 158—166 亿元(同比增长 5%—10%),预计实现净利润 11.3—12.3 亿元(同比增长 15%—25%)。公司 2024 年资产减值损失 11.48 亿元主要由于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增加。
4.2 新增订单饱满
公司全年实现生效订单1011 亿元(同比+16.9%),其中清洁高效能源装备 391.5 亿元(同比+14.7%)、可再生能源装备 264.9 亿元(同比+31.7%)、工程与供应链 121.4 亿元(同比+4.1%)、现代制造服务业 87.7 亿元(同比-4.8%)、新兴成长产业 145.8 亿元(同比+27.9%)。
4.3 盈利能力分析
公司近年来毛利率有所下滑,但净利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23年公司净利率达到6.12%,期间费用率从2018年的16.83%下降至2023年的12.77%,显示出公司在费用控制方面的显著成效。
东方电气的估值低于其他电力设备企业。2024年A股PE为13.4倍,港股PE为8.1倍,而A股电力设备企业PE均值为23倍。公司订单、业绩确定性并不弱于其他电力设备企业。
公司分红较为优秀,公司2024年度派发现金股利为公司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的46.73%,以公司当前总股本计算,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约为4.38元,共计派发现金股利约为13.65亿元。目前A股股息率3.2%左右,港股股息率5%左右。
五、未来展望: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
5.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的深入推进,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将迎来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抽水蓄能、氢能、储能等新兴领域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5.2 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变革
公司在风电、水电、核电、储能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持续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推出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和全球首次海上风电制氢技术中试成功,标志着公司在风电和氢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3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公司海外市场布局已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斩获了越南风电、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斯坦光伏、马尔代夫配网等多个国际订单,显示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公司海外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
5.4 未来业绩增长趋势
2025年,公司目标完成发电设备产量7300万千瓦,相比2024年实际完成的5809万千瓦增长26%。
火电:火电市场回暖,2025年煤电订单有望进入交付高峰,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核电:核电市场复苏,东方电气的核电设备订单增长迅速,预计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抽水蓄能:抽蓄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东方电气的抽蓄设备市场空间有望高速扩张,预计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贡献来源。
六、风险提示
火电订单交付不及预期:火电市场虽然回暖,但订单交付仍存在不确定性。
核电、水电订单不及预期:核电市场复苏,但订单落地仍需观察政策支持力度。
风电产业竞争加剧:风电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改善可能低于预期。
煤电毛利率低于预期:部分低价订单交付可能导致煤电业务毛利率承压。
电力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若电力项目建设进度放缓,可能影响公司订单的交付节奏。
结语
东方电气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凭借其在火电、水电、风电、核电、气电、光伏等六大发电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六电并举、六业协同”的产业布局,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提示:本文仅为信息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具体数据请以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