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1日,根据彼时紫光阁机构改革方案,物资部和商业部被撤销,组建成为组建国内贸易部。其后吴利军便在国内贸易部工作。三年后(1997年4月),33岁的吴利军升任国内贸易部旗下的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副主任,成为中层干部。但仅在此职务工作三个月后,吴利军再次调任至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负责人。
这也意味着,在国家部委工作九年后,吴利军进入金融领域,一干22年。据了解,进入证监会后,吴利军历任信息中心负责人、培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人事教育部副主任、党委组织部副部长,2001年4月,37岁时升任人事教育部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晋升为正厅局级。2009年4月,45岁的吴利军升迁,出任证监会主席助理、党委委员,首次进入证监会领导班子。
2012年4月,副主席桂敏杰调任上证所理事长后,吴利军便开始分管原由桂敏杰负责的投资者保护和稽查执法等工作。在此期间,吴利军颇有作为。
2014年9月1日,吴利军出任深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进入副部级之列。在其任职期间,“深港通”启动。
从国家部委到金证监会再到深交所,吴利军的履历成为其进入光大集团仅四年便当上掌门的强大底色。
02 光大集团三任掌门落马
今年,光大集团的两任掌门先后被查。
今年4月5日,执掌光大集团10年的李晓鹏被查。据悉,李晓鹏是在2017年12月接班唐双宁,出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17年12月退休,被查时据其退休已有5年之多。
7月15日,光大集团的在上一任董事长唐双宁也被查。2007年6月,唐双宁上任之初,曾写过一副对联表达当时的心情:在机关昂首挺胸做公仆,否则没有权威;到企业猫腰低头当主人,否则没有钱赚。横批:大致如此。
而在2002年,时任光大集团的朱小华也因受贿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加上朱小华,光大集团已先后有三人掌门落马。
显然,光大集团的反腐并不局限于掌门人。据了解,自2020年起,光大集团便陷入反腐风波:
2020年6月,中国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张翎被查。
2020年9月,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生态环保事业部总经理朱慧民被查。
2020年12月,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智洋被查。
2021年7月,光大城乡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鹏被查。
同月,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周江涛被查。
2021年11月,第一财经报道称,光大证券前董事长薛峰已于数月前被有关方面带走调查。
2021年11月,中国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务融资总部总经理、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杜雄飞和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夏伟接连被查。
2022年1月,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被查。
2022年5月,中国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苏树德被查。
2022年6月,中青旅原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伞翔宇和中光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李少平同日被查。
当月,光大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兼审计部总经理卢兴被查。
2022年7月,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原书记、行政总裁陈爽被查。
2022年11月,中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张博被查。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光大系落马高管已有超17人。
在光大集团的反腐风波下,有业内人士指出,光大集团两任掌门落马,集团上下盘根错节的风险集聚区和种种流弊,需要彻底厘清和化解,打赢风险防控攻坚战。这既需要熟悉光大集团内部情况,又要有处理风险的经验和决断力。从这个层面考量,吴利军无疑是最佳人选。
03 吴利军将带来新动能和新作为
官网显示,1983年8月18日,光大集团在香港创办并正式营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开启了劈波斩浪的历史征程。2014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制为股份制公司。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末,光大集团总资产69680亿元,净资产6999亿元。截至6月末,集团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总资产达到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7%。实现营业收入1294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实现较高增长。
今年7月19日,光大集团召开2023年年中工作会,吴利军出席。大会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发展战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快推进实业板块整合,深化细化差异化管控制度,加强完善境外提级管理,不断推进强身健体,进一步压实巡视审计整改工作责任,鼓足士气、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完成全年总体经营目标。集团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部署上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经营理念和发展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抓好中央巡视整改,落实主题教育总要求,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等。
当下,随着吴利军正式执掌光大集团,率先着重落实到集团整改及完成今年经济目标上来。据称,吴利军加盟光大集团时,被评价为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业务能力突出,管理经验丰富,将为光大集团带来新动能和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