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86 02120256888
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招商决策参考》2024年第06期
发布时间:2025-09-13 18:18浏览次数:

近日,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其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5个子体系,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只有氢能产业实现标准化,才能推动产业化、规模化,进而降低氢能业务的综合成本。当下,用氢整体成本偏高,是氢能产业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期待《指南》带来补短板效应,加速用氢成本下降,早日推动我国成为氢能大国。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资源再生利用能力。鼓励再生利用企业开展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精细化拆解和高水平再生利用,重点聚焦风电机组中的基础、塔架、叶片、机舱、发电机、齿轮箱、电控柜等部件,以及光伏组件中的光伏层压件、边框、接线盒等部件开展再生利用。支持龙头企业针对复杂材料加快形成再生利用产业化能力,重点聚焦风机叶片纤维复合材料,以及光伏组件中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聚合物等,探索兼顾经济性、环保性的再生利用技术和商业模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提出将布局一批绿色低碳技术重点项目,按照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分为三大类:一是源头减碳类。提出非化石能源先进示范、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先进电网和储能示范、绿氢减碳示范等4个重点方向。二是过程降碳类。提出工业、建筑、交通3个领域关键技术类别的同时,还提出减污降碳协同和低碳(近零碳)园区2个重点方向。三是末端固碳类。提出全流程规模化CCUS示范、二氧化碳先进高效捕集示范、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固碳示范3个重点方向。提出三方面支持举措:一是资金支持。统筹利用现有中央预算内投资渠道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二是金融支持。三是其他要素保障。加强用能要素保障,将碳减排效果作为节能审查的重点考量因素。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发布我国首份系统部署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工作的政策文件,强调到2025年,集中式风电场、光伏发电站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基本建立,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风电、光伏设备全流程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基本成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更加健全,资源循环利用能力与退役规模有效匹配,标准规范更加完善,风电、光伏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

近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指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在全球的重要地位逐渐确立,TFT-LCD领域已具备国际领先优势,AMOLED量产能力逐步增强,电子纸、量子点、Mini/MicroLED、印刷显示、激光显示等技术加快壮大。我国已成为显示种类最全,技术创新最活跃、下游应用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一步将制定落实“十四五”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新型产业发展新格局。将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让优秀的跨国企业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快车道上实现更大作为。

2023年,延续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车产业都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相伴而生动力电池产业也或将步入新一轮竞争与洗牌周期。未来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是“剩者为王,强者更强,巨头当道”,并且随着入行门槛的提高,会把很多有野心的企业挡在外面。2023年上半年已有涉及房地产、环保、服装、食品、化工、物流、玩具、陶瓷、LED、酒业等多个领域,超过24家公司传出了跨界布局动力电池赛道的新动态,这些公司试图涉足包括矿产资源、电池材料,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储能、电池回收等多个领域。锂电赛道现在有8.9万家企业,仅2022年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就新注册5.8万家企业。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1000-1200GWh,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必将回归到理性状态。

由于柔性钙钛矿质量轻、可挠性,可应用于对轻量化要求较高的领域(老旧屋顶等)、对运输安装人工成本更敏感领域(BAPV等)及对价格较不敏感的电子消费类领域(电子标签等),有望拓宽钙钛矿光伏应用场景。预计2030年,柔性钙钛矿电池在户用光伏场景下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0亿元。轻量化特征具备降低系统成本潜力,以美国户用屋顶光伏市场为例,柔性钙钛矿价格远低于晶硅电池及柔性CIGS电池。柔性钙钛矿企业大正微纳目前已经完成MW中试,并开始建设百MW级生产线,标志着柔性钙钛矿进入产业化阶段。目前协鑫光电、纤纳光电、极电光能100MW产线已建成投产,众能光电、无限光能、脉络能源、光晶能源等多厂商已开启100MW产线建设,今年年底建成。

成本昂贵是制约HJT电池大规模产业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银浆成本约占HJT非硅成本的50%。光伏铜电镀是利用电镀的方式在透明导电薄膜(TCO)上沉积金属铜的电极制备工艺。用电镀铜栅线来代替丝网印刷银栅线,可达到大幅降低银浆耗量的目的,当前被视为HJT电池降本增效的主要路径之一。近日随着通威基本验收太阳井200MW中试线及国电投验证罗博特科600MW设备,电镀铜产业化现加速迹象。相关机构认为,电镀铜产业化后成本有望大降,叠加其较银浆可将光电转换效率提升0.3%-0.5%从而摊薄全链生产成本,电镀铜有望成为HJT降本增效的终局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和机型开始搭载这一功能。未来,卫星通信功能有望成为手机的标配,为用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通信保障。此前华为苹果手机先后支持了卫星通信功能。最新消息指出,三星GalaxyS24系列即将推出,而这一系列的手机将首次支持卫星通信技术。国博电子、铖昌科技、亚光科技(微波器件)等厂商值得招商部门关注。

焊接作为钢体连接的重要手段在钢构行业中有广泛应用,智能焊接机器人在钢构场景中的应用逐步推广。从应用场景看,焊接机器人在建筑、钢铁、桥梁、电力、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均有所应用,头部钢构厂商正逐步推进焊接机器人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目前,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潜在市场接近200亿级别。百亿级别钢构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空间正逐步打开,智能化方案有望进一步渗透,建议关注在智能焊接机器人核心软硬件技术有积累,并且能率先落地实现场景迭代的厂商,如中集飞秒、中科光电、埃夫特等。

激光熔覆技术可以为制造业提供高精度、高质量、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兴起,激光熔覆作为3D打印的一种重要工艺方式,将在未来有更广泛的应用。同时,汽车、机床、模具、航空、医疗等各个领域的需求也将继续推动激光熔覆行业市场的增长。据统计,2022年中国激光熔覆设备产能约为1.38万台,同比增长2.22%;产量约为1.37万台,同比增长15.13%;销量约为1.25万台,同比增长15.74%。武钢华工等企业近年深耕激光熔覆产业。相关公司还有辉锐集团、宁波镭速激光等。

球磨机是物料被破碎之后,再进行粉碎的关键设备。它广泛应用于水泥,硅酸盐制品,新型建筑材料、耐火材料、化肥、黑与有色金属选矿以及玻璃陶瓷等生产行业,对各种矿石和其它可磨性物料进行干式或湿式粉磨。近日,中信重工自研国产最大矿用球磨机交付,这是目前我国制造的规格最大的球磨机,每小时可处理矿石1200吨。相关企业还有:北方重工NHI、Metso美卓、山矿、沈冶重装、红星机器、鹏飞、济重、川矿、中德重工ZD、宏基、上海明工、长城机械CHAENG、鑫海矿装Xinhai等公司。

化学机械抛光(CMP)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实现晶圆全局均匀平坦化的关键工艺。现代集成电路呈多层膜结构,每层膜结构表面需保持高度平整,否则后续的刻蚀或沉积等工艺将面临严重的形貌不良、空穴断连等缺陷。CMP设备由抛光、清洗、传送三大模块构成。在设备工作过程中,抛光头将晶圆待抛光面压抵在粗糙的抛光垫上,借助抛光液腐蚀、微粒摩擦、抛光垫摩擦等实现全局平坦化,并通过先进的终点检测系统实现3-10nm分辨率的实时厚度测量,防止过抛。众硅电子、中芯国际、华海清科、烁科精微等为业内知名厂商。

近日,预制菜行业迎来多重利好,继首次被写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工信部等多部门将其纳入培育壮大的新经济增长点。“预制化食品”是近期三部门印发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计划培育壮大的新增长点之一。不仅如此,工信部透露正在研究制定了推动预制化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将很快对外发布。截至目前,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4万余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山东、河南以及河北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7860余家、5880余家以及5180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46.8%的预制菜相关企业成立于一至五年内。为掘金万亿元市场,各个“菜系大省”都已经摩拳擦掌备战预制菜赛道。目前,四川、山东、广东等地已出台措施,支持预制菜发展。

日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机器人产业逐步逼近变革跃升的临界点,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有条件有能力把握住这次变革机遇,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多方案和智慧。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工信部将加强央地协同,共同培育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基地。2022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44.3万套,同比增长超过20%;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645.8万套。新兴主体不断涌现,特种机器人产量稳步增长,功能种类更加丰富。机器人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73家,10家机器人企业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谐波减速器、二维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进入国际头部企业的供应体系,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产品获得知名跨国企业的认可。

日前,工信部规划司负责人表示,将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投向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进一步提升吸引外资质量,优化外资布局,做好制造业利用外资工作。完善制造业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落地和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增强外商在华投资信心。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梯度转移,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引导各地立足产业基础、发挥特色优势,有序承接、错位发展,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特色优势产业。

由于锂电池在轻量化、环保和整体性能等方面的优势,“锂电替代铅酸”正的加速推进,驱动着小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专业机构预计,2022-2027年,中国小动力锂电池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成为锂电池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到2027年,中国锂电两轮车出货量将达到2800万辆,锂电渗透率逼近40%。电动工具、叉车和两轮车是此前中国小动力电池出货的主要细分市场。另外,在无人机、平衡车等新的轻型动力领域也快速得到应用。比克电池、长虹能源、天力锂能、蔚蓝锂芯有望加速布局。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市场规模和渗透率均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整车和核心零部件的创新升级也在持续进行。在汽车轻量化、快充等需求驱动下,车载电源企业在产品集成化、高压化、第三代半导体应用以及多功能化等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推动车载电源产品升级迭代实现降本增效。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品牌强势崛起助力国内车载电源企业竞争力提升,随着部分一体化主机厂逐步开放供应链,在产品集成化、高压化、第三代半导体应用以及多功能化等四大发展趋势上具有行业经验、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的第三方头部国内车载电源企业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扩大,龙头车载电源行业企业欣锐科技、英搏尔、威迈斯、得润电子等有望受益加速布局。

快充有效解决续航焦虑问题,未来趋势确定性高。电芯内部材料端升级更适配快充体系。在锂电池产业链中,导电剂是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重要辅料之一,占比锂电池材料成本的1-3%。提高快充性能关键在于负极,导电剂添加提升倍率。黑猫股份导电炭黑国产替代进行时。信德新材快充对造粒阶段和碳包覆阶段的包覆材料添加比例显著提升。元力股份有序推进超级电容炭、硬碳、硅碳负极材料等新能源项目,持续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或将是固态电池商业化元年,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以及聚氧化乙烯(PEO)、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材料或将迎来新的机遇。新能源汽车之外,风电、光伏正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到2025年,我国风电叶片领域消耗碳纤维将达2.5万吨左右;我国消耗光伏胶膜将达45亿-50亿平方米。高速增长的新能源产业,给化工材料带来全新发展机遇。天赐材料、新宙邦、杉杉股份等厂商值得招商部门关注。

便携式储能可以被视为“大型户外充电宝”。这类型产品是一种内置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可提供稳定交流/直流电压输出的电源系统,带电量通常为0.2-2kWh,同时具有更大的输出功率100-2200W,配有AC、DC、Type-C、USB、PD等多种接口,广泛应用于户外旅行、应急备灾等场景。在全球能源转型升级和户外生活方式迅速渗透的背景下,便携储能市场需求井喷。在市场需求持续高增的预期下,全球便携式储能产量快速扩大。其中中国是全球便携储能设备第一大生产国,占据了90%以上的生产量。便携式储能市场中,华宝新能、正浩科技、GoalZero、德兰明海、安克创新等企业布局较早,在品牌、渠道上具备较为显著的护城河,拥有较高产品溢价能力。

进入8月份,数据要素产业的发展再次受到市场关注。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3.3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超过30万亿元。易华录透露要持续加强数据要素运营业务投入,坚定“数据底座+数据要素”双轮驱动。南凌科技要从“云网服务商”向“云网安一体化服务商”转型,积极推进与伙伴在网络、安全、计算等云网安融合领域的互利合作。华是科技在大力建设数据中心、定制机房配套项目。卓创资讯透露正在和多家头部企业就大模型进行接洽,涉及公司的资讯内容生产、营销智能化、产品展示、内部办公增效等领域。

交换机(Switch)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相当于一台特殊的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随着数据流量增长,高带宽业务开展和部署对网络设备要求增多,交换机由集线器(一层交换机)升级为第四代多业务产品,数据中心场景由于东西向流量占据主流叶脊网络架构取代传统三层网络架构,AI大模型训练南北向流量增加,或驱动向“Fat-Tree”架构转变,增加交换机使用数量。亨通光电、锐捷网络、神州数码等厂商迎发展机遇。

随着电子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产品的智能化、网络化以及集成化程度逐步提高以及半导体、5G、人工智能、新能源、航天航空及国防等行业驱动,数字示波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023年我国数字示波器需求量将增长至84.9万台;产量增长至129.16万台,未来几年数字示波器产销量将保持增长态势。近年来国产示波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外厂商实现了部分进口替代。目前,国内示波器主要分布在以上海、江浙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及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占据国内示波器产量的70%以上。国内企业中,发展相对较好的主要包括优利德、普源精电、鼎阳科技等公司。

聚甲醛(POM)又名聚缩醛,也称聚氧亚甲基,是一种高结晶聚合物,是具有优良性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POM具有很高的刚度和硬度、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等特性,可以取代铜、铝、锌等金属材料,因此有“金属塑料”之称。云天化集团责任有限公司依托煤炭及磷矿优势,积极布局精细化工。目前拥有聚甲醛产能9万吨/年,产品规模国内第一,依托技术及生产规模优势,加快实现聚甲醛产品从中低端到高端的全覆盖及高端产品进口替代。

电子陶瓷指采用人工精制的无机粉末为原料,通过结构设计、精确的化学计量、合适的成型方法和烧成制度而达到特定的性能,经过加工处理使之符合使用要求尺寸精度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磁学等性质,以及硬度高、耐磨损、断裂韧性高等优点,从而在电子、通讯、自动化、能源转化和存储等领域起到关键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国仪器仪表、电子电器、数字电路等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市场渗透率逐渐提升,电子陶瓷元器件需求日益增长,带动电子陶瓷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且增长速度快于全球。国内电子陶瓷行业主要企业有三环集团、江苏宜兴电子器件总厂和福建闽航电子等。

小球藻已被世界各地广泛用作健康食品添加剂和动物饲料,美国、日本、以色列和我国台湾地区将小球藻粉作为优良饲料添加剂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中,小球藻在家禽、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已取得较好的成果,因其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和血脂等功能,在医药、食品及饲料中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小球藻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西品生源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菜有限公司、天津诺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棣绿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西中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绿安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随着新技术和产业政策的双轮驱动,未来中国小球藻企业将迎发展机遇。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工信部正联合相关部委,研究出台关于推动预制化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加快地方传统美食、特色小吃等的预制化转型,推出更多品质优异、口味独特、营养安全的预制化食品。当前中国预制菜行业接近日本的1970-1990年代,预制菜渗透率10-15%。由于存在饮食文化、相对价格、基础设施、渠道结构四方面差异,国内预制菜终局渗透率、集中度或低于日本。考虑四维度差异,国内预制菜市场仍有望诞生千亿市值企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印发新能源新政,提出支持重点企业、园区、城市等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打造绿色电力企业、绿色电力园区、绿色电力城市。进一步明确绿证的权威性、唯一性和通用性,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核发全覆盖,对规范绿证核发、完善绿证交易、做好绿证应用、鼓励绿电消费、强化绿证监管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业内人士表示,绿证制度不断完善,有望进一步扩大绿电交易需求,新能源运营商有望受益于绿证带来的绿色收益。

韩国研究团队宣布研制出室温常压超导材料LK-99,引起全球科学届轰动,目前理论层面上支持LK-99存在超导性的可能,实验层面上是否具有零电阻特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室温超导在科学、医药、运输、工业、能源等各领域都有巨大应用空间,如果室温超导发展顺利,预计仅替代传统电线电缆市场的超导线缆市场规模即超过万亿元。上海超导、东部超导、上海上创、诺菲纳米、综艺股份、八匹马超导科技等相关厂商值得相关部门关注。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液流电池终于站在了产业化的窗口前,在长时储能需求不断释放的今天,它们已离产业化不再遥远。长沙理工大学教授贾传坤和丁美,基于团队首创的中性铁硫液流电池体系,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庆,利用氧化还原靶向反应的机理,构建了新一代高能量密度中性铁硫固液相液流电池系统。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SusChem》上。美联新材、七彩化学、新天绿能、信德新材均在该领域有布局。

2023年将成为国产快充车型元年,实现高压快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车-桩-网端协同升级,由此将带来车、电池、充电桩、电力电子、电网等较大范围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投资机会。为实现整车高电压平台,电池包、电机以及充电接口均需达到800V,OBC、空调压缩机、DC/DC以及PTC均需重新适配以满足800V高电压平台。另外,电驱系统电压等级提高到800V后,提升逆变器中功率器件的耐压性也将推动SiC的技术升级。威迈斯、欣锐科技、永贵电器、电连技术、瑞可达、中瓷电子等厂商有望受益加速布局。

线控转向与一体化压铸相似,是对整车制造过程中全新的工艺升级,通过线控转向技术(线控制动+线控油门已经实现),使得底盘与车身实现完全解耦,个性化驾驶体验通过软件进行调教,而底盘的硬件制造趋于标准化,从而通过大批量的规模效应,降低差异化成本,同时带来车辆生产装配并行性的可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望获得大规模普及应用。有望最早实现线控转向落地量产的自主供应商耐世特,国内领先的转向系统供应商华域汽车,布局转向系统底盘平台型企业伯特利,国内布局线控转向供应商浙江世宝值得招商部门关注。

用作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的传统铜箔受铜价波动影响较大,且逐渐出现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瓶颈,复合铜箔成为行业关注的新方向。复合铜箔2023年产量有望达到2亿平方米,对应17GWh电池需求,2025年全球需求预计29亿平方米,市场空间为137亿元,渗透率提升到10%。国内复合铜箔基本上进入了量产阶段,万顺新材、诺德股份、英联股份、宝明科技等企业都在进行工艺优化。

OCA光学胶是一种用于触摸屏、显示器等产品的粘附材料,其市场规模主要受到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的影响。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因此OCA光学胶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由于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品质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中国OCA光学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目前中国OCA光学胶行业主要玩家为新纶新材、深圳市宝力新材料有限公司、东莞正贤实业有限公司、太仓展新胶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CMOS图像传感器(CIS)是将光子转换为电子进行数字处理,把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芯片,主要用于在数码相机、数码闭路电视摄像机和数码摄像机中的创建图像,是数码摄像头的关键部件。我国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智能手机、计算机、安防监控、汽车电子、消费、工业(含机器视觉)、国防与航空航天(含科学仪器)和医疗等领域。CMOS图像传感器在智能手机行业应用占比最高,达62%。安森美、韦尔股份、思特威等厂商有望加速布局。

随着摩尔定律趋向于极限,当前最小线宽已达到几纳米,进一步缩小特征尺寸变得非常困难,先进制程大芯片的代工价格高速上涨,芯片异构等解决方案开始兴起,先进封装也成为半导体产业的下一个突破方向。当前AI新一波浪潮背景下,芯片对先进封装技术的需求日益提升,CoWoS封装技术成为主流。先进封装业务客户需求强劲,台积电预计供应紧张持续到明年底,CoWoS产能将增加大约一倍。国内主要封装厂商包括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甬矽电子、伟测科技等有望加大投资布局力度。

近期,国产操作系统领域新进展不断。鸿蒙4接入AI大模型、搭载全新方舟引擎,带来多个突破;统信UOS操作系统和麒麟操作系统率先完成对龙芯3A6000处理器的适配工作;龙芯中科宣布龙架构得到了统信、麒麟、欧拉、龙蜥、鸿蒙等操作系统的支持,形成与X86、ARM等并列的基础软件生态。在资本助力下,国产操作系统正迈入发展“快车道”,产业资本积极性被点燃。东土科技、诚迈科技等上市公司积极推进定增项目,有望在资本加持下加速攻克操作系统领域“卡脖子”环节。此外,深圳等地也为鸿蒙、欧拉等操作系统的开源生态建设提供全方位产业政策支持。

能源装备是能源技术的载体,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和核心部分。能源装备行业包括煤炭开采装备、石油化工装备、电力和热力生产装备、电气装备、燃气生产装备等。全球能源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巨大。能源是全球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基础,各国对能源装备的需求十分强劲。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全球能源装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全球能源装备市场规模达到10879亿美元,同比增长5.6%。上海电气、东方电热、兰石重装为业内上市公司。

风电叶片是风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也是风机获取更高风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和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会直接影响风能的转换效率。国内市场具备1000套以上产能的大型企业有十家左右。主要厂商包括中材科技、时代新材、中复连众等国有控股大厂以及上海艾郎、天顺叶片等民营专业化叶片企业,此外,部分主机厂如明阳也自主生产叶片。

叉车是重要的物料搬运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等行业,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大。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6月我国叉车销量约58.6万台,同比增长5.8%。行业呈现明显的电动化与国际化趋势。短期来看,随着宏观经济逐渐复苏,叉车销量有望回暖;中期来看,电动化、国际化打开新成长空间,叉车行业需求、盈利有望持续向好;长期看,机器替人大势所趋,叉车成长属性凸显。安徽合力、杭叉集团、诺力股份是业内重点公司。

汽车天窗与汽车产业发展呈现正相关。近年来随着汽车电气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以及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天窗的配备范围由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延伸,汽车天窗普及率不断提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汽车天窗行业起步较晚,本土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现阶段我国汽车天窗市场主要被伟巴斯特东熙等国际企业占据。随着国内整车厂为减少海外供应稳定性的风险,将上海万超等国内本土优质汽车天窗供应商纳入配套体系,进口替代进程有望不断加快。

汽车线束是汽车能源、各种信号运输的载体,将中央控制部件和汽车控制单元、电子电器执行单元、电器件连接在一起,构成汽车的电控系统,被称为是汽车的“血管和神经系统”。近年来,在电动智能化大趋势下,我国汽车线束行业在供需两侧受益于积极因素叠加,迎来稳定增长黄金期。目前,全球汽车线束市场主要以日本矢崎、住友电气,欧美的莱尼、安波福、李尔等厂商为主导,形成寡头竞争格局。国内线束厂家立足于自主品牌的市场基础上,也迅速抢占了很多合资品牌的线束市场。其中做得比较优秀的有天海集团,昆山沪光,南通大地,营门阿部,壹连科技,柳州双飞,金亭线束等。

制氢和燃料电池企业有望受益绿氢,将成为构筑低碳社会的重要环节。随着绿氢制取技术成熟,以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电力成本降低。绿氢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制氢和燃料电池企业有望充分受益。电解槽技术成熟,有望快速实现项目的落地,隆基绿能、阳光电源,华电重工有望受益;拥有成熟燃料电池产品的公司,亿华通、大洋电机等有望受益。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作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大脑,融合并处理来自摄像头、雷达及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数据,以作出驾驶决策并触发车辆中的执行器。因自动驾驶功能在中国市场深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并且原始设备制造商对于不断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使得中国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市场规模呈高速扩张状态,渗透率也得到显著提升。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市场规模为98亿元,渗透率在4.5%左右。业内重点厂商有德赛西威、东软睿驰、华为MDC、知行科技、诺博科技、鸿景智家、英泰达等。

全球最大体量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开工,大规模项目下电解水制氢设备率先受益。国内电解槽设备有三类参与者,第一类为718所、竞立、大陆等老牌电解槽企业,其技术沉淀深厚,市占率高;第二类为隆基绿能、阳光电源等光伏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光伏业务与电解水制氢业务高度协同;第三类为昇辉科技、华电重工、华光环能等新兴势力,各自凭借技术优势、订单优势等切入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对传统企业形成冲击。目前中国电解槽市场CR3达80%,随各方势力入局,未来竞争格局或将重塑。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第三次能源革命,由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格外丰富。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能够被用于制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成半透明电极、柔性基座、载流子运输调控层、离子迁移阻断层等组件。我国石墨烯全产业链布局已见雏形,基本上覆盖了从上游原材料到石墨烯材料制备,再到下游应用的全环节。同时,石墨烯为主的碳基新材料在固态储氢、锂电池、复合材料、农林业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前景。中天科技、爱旭股份、龙佰集团、中国动力、杭氧股份、天能股份为业内知名厂商。

环氧模塑料,其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酚醛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填充剂及脱模剂等。可对小型电子元器件,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容器,电阻器等进行封装,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环氧塑封料为最主要包封材料,为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支撑产业。90%以上集成电路均采用环氧塑封料作为包封材料,故环氧塑封料已成为现代半导体封装中主导材料。封装市场蓬勃发展有望带动环氧塑封料需求,预计2025年国内环氧塑封料需求量至少20万吨。国内研发能力强,产品通过验证且已进入半导体封装厂商供应链龙头公司主要有华海诚科、凯华材料等。

铝电解电容器设备行业与下游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铝电解电容器设备的增长受到三重因素驱动,一是铝电解电容器行业下游应用领域逐渐变广,尤其是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旺盛,持续鼓舞电容器行业相关企业投产热情;二是中国头部电容器企业如艾华集团、江海股份生产能力快速提升,推动产业链向国内进一步迁移,带动了铝电解电容器设备需求,特别是连线设备的需求不断提升;三是设备更新换代需求。三重因素将驱动该产业景气发展。

国家数据局还未落地,地方政府主导的数据集团已经在抢跑入场。地方政府牵头,成立以数据为核心业务的国企集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7月初,成都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是川渝地区首家以数据为核心业务的国企集团。至此,全国以省市两级政府为推动主体,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功能性平台公司为主要载体形式,以“数据集团”为名称的公司,累计已经达到13家。这13家公司中,超过一半是在最近1年半以内,完成的组建或改组。未来几个月乃至数年,全国还会有更多地方政府,以类似方式组建或改组数据集团。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抢抓发展机遇,出台算力相关的支持政策,加快大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仅在最近一个月,就有包括杭州、成都、河南、湖北等地出台相关政策,加码推动算力发展。杭州提出,将强化算力普惠供给,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模型输出源地、数据共享高地。成都加快大模型创新应用的抓手则聚焦在大力发展芯片、服务器整机、液冷设备等高端硬件上,在提高自主研发算力设备比例上发力,力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存储谷”。专家认为各地重视算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算力就是生产力,是支撑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核心动力,各地将算力作为发展新经济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是因为算力产业本身具备比较高的壁垒,比如算力GPU芯片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技术短板领域,可以说发展算力产业实际上也是提高自主研发的实力。

上海提出以工业增加值为核心,一举奠定高端制造业领域的优势,以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打赢这场城市工业制造业的翻身仗。未来上海依旧将保持淘汰落后产能态势不变,同时着力培育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撑起上海工业制造业的大旗。但“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模式并未能实现,张江科学城作为一个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温床,也确实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很多企业到了产业化这步相继选择了周边城市,而非选择张江科学城周边区域,导致上海并没有获得科技创新成果带来的产业红利,而是持续外溢到周边区域。近期上海前往苏州招商,就是上海希望吸引外溢到苏州等地的生物医药企业回流。跟多家外迁的生物医药企业的交流,他们前往苏州最初确实是因为张江等产业核心地段缺乏合适的载体空间,他们也跟周边区域各级领导、园区负责人有过交流,但最大的印象便是他们对于产业企业的诉求或者说是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缺乏专业认知,从配套、服务到特色产业生态构建领域都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2019年到2023年,5年“五型”国家物流枢纽落地重庆。重庆正在加快打造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2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过5000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辐射全国18个省市和全球119个国家、393个港口。去年,果园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548万吨,重庆江北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2167万人次和41.5万吨,连续10年位居西部首位。重庆志在成为工业强市,物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未来的重庆,将在物流的强劲支持下,崛起为工业强市。

江苏提出优化绿色建材区域产业布局,按照“一带一区二组团”总体发展架构,推动南京、无锡、徐州、常州、镇江等地水泥熟料产业带发展;推动宿迁市绿色建材产业链主承载区建设;推动无锡、苏州、南通、连云港、宿迁等地玻璃行业组团集聚,推动南京、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等地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组团集聚,形成规模效应。江苏提出到2025年,全省绿色建材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在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大力发展低碳零碳负碳建材新产品,加快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特种玻璃等领域绿色低碳产品开发。

湖北正全力打造国内重要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纷纷抢滩湖北,恩捷、新宙邦、容百科技等电池核心材料企业大举投资湖北,以“电池材料生产-电池电芯制造-废旧电池梯级利用”的链式集群正加速形成。湖北造锂电池将率先迈入0.5元/Wh时代,楚能新能源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价格同比降本约40%。从区域看,初步形成以武汉、荆门、宜昌、十堰、襄阳为核心,孝感、鄂州、仙桃、荆州等多点支撑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格局:荆门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废旧电池回收基地;宜昌加速形成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武汉集聚一批氢能产业研发、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十堰侧重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和模组环节。

近两年,云南省聚焦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制造业重点领域,通过政策、资金等多方位支持,打造了一批产业链,正加速形成多个千亿级绿色制造产业。今年1月至5月,绿色铝实现产值311.86亿元,有望成为新的千亿产业。目前云南已形成电解铝产能580万吨。2022年,云南绿色铝实现产值856亿元,已成为云南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新增长极。2022年,云南硅光伏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73亿元,升级为千亿产业。目前,云南已建成工业硅产能115万吨、多晶硅5.2万吨、单晶硅棒133GW、单晶硅片110.5GW、电池片10GW、光伏组件6.25GW、光伏发电装机7GW,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正在形成。全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2022年,新能源电池实现产值319亿元,同比增长406.5%。

目前全国多地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上近期商务部等部委出台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更刺激各地加速布局县域商业。甘肃自2021年启动建设县域商业体系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资金2.7亿元,统筹省级资金5000多万元,分两批在全省54个县区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首批26个县区已完成建设内容。浙江设立首批15个示范县(市、区),支持新建、提升、改造了23个县城商业综合服务中心、48个乡镇商贸中心、“多站合一”乡镇客货邮融合综合服务站16个和“一点多能”村级末端商业网点1200余个。四川确定遂宁市大英县、宜宾市屏山县等19个县(市、区)以及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进入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名单,将重点围绕完善县乡村三级商贸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开展建设。

上海在数据产业领域的政策与市场实践均走在全国前沿,目前正在力争数据要素产业领导地位。上海提出,到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地位基本确立;数据要素产业动能全面释放,数据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引育1000家数商企业;建成数链融合应用超级节点,形成1000个高质量数据集,打造1000个品牌数据产品,选树20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标杆。上海争取要在2025年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所,2022年上海数交所交易规模约1亿,今年有望成倍增长,目前全国各地数据交易所都在加快进行制度创新和生态打造,上海数交所需要加大突破。

近期发布的《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报告》显示,广东汽车产量已连续六年全国第一,汽车工业销售产值破万亿元。广东除具备区位优势等客观条件外,良好的营商环境“软实力”是吸引优质汽车产业项目落地的关键之一。1月-5月,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81万辆,同比增长111%,在全国总产量中的占比达到28.59%。在汽车领域,广东的重点企业有广汽集团、比亚迪、德赛西威、爱信精机等。

江苏大力培养的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爆发增长阶段,成为各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今年以来,江苏光伏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增幅分别超过40%、140%、70%,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增长13%左右。包括这些新兴技术在内,目前全国15%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五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营业收入占全省规上制造业比重已达7成,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第一,进一步巩固了实体经济优势。

日前,河南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为鲜明标识的先进制造业强省。到2025年,努力建成先进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等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统筹推进省级碳达峰试点建设,示范引领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到2025年,力争30%的传统企业转型为战略性新兴企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达到2.6万亿元,实现“五年倍增”。强化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群链招商、央企招商等,力争每年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万亿。

陕西省成为率先完成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任务的三个省份之一,获批的国家物流枢纽数量居完成任务的三个省份第一,分别是西安陆港型、延安陆港型、西安空港型、西安生产服务型、宝鸡生产服务型和西安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将进一步服务于陕西与天津、青岛、连云港等东部沿海港口海铁联运合作,助推陕西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枢纽建成后,将具备电商仓配、食品交易、农产品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和保税物流等多种物流服务功能,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一体化运营,将有力辐射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乃至西北五省区商贸流通业聚集发展,为创建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促进关中平原城市群消费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深圳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高校院所和企业也积极加入人工智能的赛道,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行业。截至2022年底,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到了1920家,产业规模达2488亿元,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三。深圳已形成“一条例、一方案、一清单、一基金群”的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的政策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号角正式吹响。AI大模型全面爆发,技术飞速进步,更新迭代加快,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正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产业爆发带来的新机遇。华为云发布盘古大模型3.0,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千行百业。目前在金融、制造、煤矿、铁路、医药研发等诸多行业发挥巨大价值。

聚集于北京的央企开启了外迁之路,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多家央企将总部落户于雄安新区,此外还有部分央企的子公司先行一步,开始摸索外迁离京之路。一些子公司从市场角度,开始借外迁之机,进一步深耕经济发达区域。从选择区域上看,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等南方热门经济圈,都是目前推行子企业外迁的央企,逐鹿的重点地域。相关央企子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跟着市场导向走。”地方亦闻风而动,开始“抢”央企。2023年7月上旬,河北省四位副省长分别赴京,一口气密集拜访了36家央企。8月1日,一家仓储类央企相关负责人透露,经过河北省副省长的全力争取,该央企刚刚开完闭门会,专门讨论了将旗下二级子企业迁出北京的事宜。但由于处于初步商议阶段,具体将迁移哪家二级企业,该负责人并未进一步透露。央企外迁的步伐正在加快,新一批央企总部搬迁的名单,目前正在讨论制订中。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底座”。不少地方加快部署建设算力中心,保障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算力需求。近日,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目前中国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能计算中心,整体布局以东部地区为主,并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拓展。成都市提出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合理扩容,加快建成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河南省提出加快建设中部算力高地,支持算力应用。

日前,上海提出打造“上海农业科创谷”,聚焦生物基因、种源培育、植物萃取、数字农业、农业现代设备等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组建新型研发机构,着力提升农业创新策源能力,全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农业新品种研发培育地、农业科创企业总部集聚地,计划到“十四五”末,上海农业科创谷初具雏形。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种源农业,包括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而基于上海农业科创谷的体量,单一发展种源农业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而同质性的研究,甚至还会带来资源浪费的可能。上海将积极发展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及育种加速器等方面的探索。

2022年,浙江省机器人产业总产值482.4亿元,同比增长22.51%;增加值110.2亿元,同比增长24.75%;总产量30668台,同比增长5.8%。基本形成集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整机、系统集成及周边配套产品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体系。2022年新增工业机器人购置数量19870台,购置金额达78.3亿元,全省役接机器人15.4万台,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全省基本形成以杭州滨江、萧山机器人小镇和宁波余姚机器人小镇为核心,温州、嘉兴、台州等地多平台特色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浙江涌现出钱江机器人、双环传动、凯尔达、申昊科技、中大力德等一批机器人龙头企业,构建形成涵盖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及周边配套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链体系。

培育外贸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重点产业外向度,扩大价值链中高端产品出口。2023年度湖南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公示,浏阳市外贸特色产业集群(烟花爆竹)、湘潭县外贸特色产业集群(湘莲)、华容县外贸特色产业集群(纺织)等15个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上榜。此外,湖南拟认定汉寿县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蔬菜)、新化县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茶叶)、常宁市外贸特色产业集群(纺织)、嘉禾县外贸特色产业集群(铸锻造)4个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考核合格。

四川遂宁近年成为锂电之都,结合各区县资源优势,持续完善、优化锂电产业链。在四川蓬溪经开区,锂电之都“拓展区”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以四川锂源年产1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为龙头,蓬溪已布局磷酸铁锂、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下一步将积极发展隔膜、铜箔等配套产业,与全市其他园区锂电产业形成协同发展格局。遂宁将推动锂电产业从“规模领先”向“技术领跑”升级,按照“三园一区、全域配套”产业格局,加快推进全省首批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建设全国一流、全球领先的关键锂材料集散地、电池产品制造新高地,打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助力四川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

纵观2022-2023年四川省(潜在)独角兽企业赛道分布情况,硬科技属性突出,创新药(6家)、集成电路(4家)、新材料(3家)、网红爆品(3家)四大赛道聚集企业数量合计占比达53%。创新药独角兽主要有威斯克生物、科伦博泰、赜灵生物、至善唯新、迈克康生物、威斯津生物;集成电路独角兽主要有英诺达、北中网芯、瓴盛科技、晶艺半导体;新材料独角兽主要有天宜锂业、佰思格、能斯特;网红爆品独角兽主要有书亦烧仙草、茶百道、黄天鹅。

日前,安徽省把新能源汽车定为全国的“首位产业”,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安徽省汽车产量102.6万辆,同比增长43.6%,占全国的7.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4.2万辆,同比增长87.8%,占全国的9%。省将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强化研发、制造、服务协同推进,强化汽车、能源、交通、信息、网络一体推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强化省内各区域合作链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竞争力,到2027年打造2至3家全球一流汽车整车企业和世界级汽车自主品牌,力争2至3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突破500亿级。

2022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16.57万台(套),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当前,广东省的智能制造水平在全国领先。为了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广东正在实施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通过培育86家机器人骨干企业等措施,为工业机器人在智能手机终端配件、石化加工、装备制造、大规模家具定制等传统支柱产业的示范应用打好基础。广东工业机器人代表性企业有: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州瑞松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井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远能物流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州启帆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固高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作为多重国家战略交汇之地,成为央企深化合作的首选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央企来深洽谈合作,包括中信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国药集团等,涉及制造业、金融、医药、航运等领域,其中多家已与深圳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3月,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与深圳市主要领导会谈,表示将加大在深投资和业务布局。4月,国药集团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加强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医药商业、医疗康养等领域合作,推进互利共赢发展。2023年2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来深洽谈合作;8月3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智能建造是以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工程建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以提升建造效率效益和工程质量安全为目标,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建造方式。重庆明确将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建造高地的目标,确保到2025年全市现代建筑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如何从“建造”迈向“智造”,重庆提出建立健全智能建造“五大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推广体系、产业体系和监管体系。建筑机器人也被纳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重庆将组建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孵化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龙头企业,力争在未来1—2年内实现部分建筑机器人量产。

广东集成电路产量逆势增长,随着多个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的建成达产,全省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80%,增速高于全国(0.1%)79.9个百分点,占全国产量28.1%。作为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近年来广东省竭力发展半导体产业,推出一系列政策,并不惜壕掷千亿补课,近期再发重磅文件,重申“全面建设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传感器作为半导体产业重要的器件,在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政策中获得优先扶持,在全省集成电路产量增长80%的背后,更有包括中国首条12英寸MEMS晶圆产线在内的4条12英寸线正在动工建设,近期这些产线相继发布最新信息。

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确保省产业基金政策目标实现,浙江省近日提出围绕“决策—过程—绩效”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构建形成各模块自由组合、简洁实用高效的产业基金多层次评价体系,属全国首创。三个模块中,决策对应投资决策部门,过程对应投资执行部门,绩效为两类部门的共同成果。其中绩效模块共用的思路,巧妙地解决了评价中绩效成果在投资决策部门、投资执行部门间难以拆分的问题,决策模块加绩效模块即得到投资决策部门的评价结果,过程模块加绩效模块则得到投资执行部门的评价结果。每个模块各提炼设置3个关键指标,合计仅9个指标,高度凝练,并通用于具体子基金评价、各责任部门整体评价、省产业基金总体评价等各层级评价,抓住了政府产业基金这个特定领域的绩效关键点,又提高了评价自身的效率与准确度,此后不论产业基金管理模式如何迭代,评价框架都能灵活适用。

近年来,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22江苏省内已有工业机器人企业28866家,居全国第一;近两年新成立工业机器人企业16322家,占比56.54%;成立期在一年内的企业有8247家,占比28.57%。目前江苏省内已累计有工业机器人上市企业47家,如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长虹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名企。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是整车中最重要的部件,占整车成本30%到40%。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大省安徽,也一直紧跟动力电池发展的最新脚步,寻找锂电平替布局钠离子电池。在钠电元年的2023年安徽关于钠离子电池的消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5月,总投资100亿元的众钠能源钠电池项目在安徽广德签约落户;4月,宁德时代宣布其钠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六安市金安区与乐凯数能举行钠电材料生产项目签约仪式;2月,由江汽集团与中科海钠联合打造的钠电池试验车公开亮相……此外,安徽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也表示,公司正在进行钠电池样品的开发和生产。

近年来,湖南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支持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50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63万千瓦,排名全国第四。预计到2025年,湖南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200万千瓦左右。到2023年,湖南建成一核(中国锂电谷,包括湘江新区国家级储能产业聚集区、先进电池产业园及总部中心、国家新材料区域检测中心),形成“多点”(以株洲北汽为依托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以湘潭经开区、常德经开区、娄底经开区、益阳高新区等为中心的产业配套基地,以永州、郴州等地工业园区为代表的沿海储能材料产业承接基地及企业技术嫁接、研发中心)。湖南省培育了中伟股份、湖南裕能、长远锂科等一批优秀的锂电池企业。湖南省锂电池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集聚程度高,已成为日本松下、韩国三星、宁德时代等国际国内电池制造企业的最重要和最大的原材料供应地。湖南省锂离子储能电池产业基地19个,其中,长沙8个,邵阳3个,娄底、郴州、常德各2个,衡阳、岳阳各1个。

生物芯片、类脑智能、合成生物、先进计算、量子科技、氢能等未来赛道,正在成都加快布局孵化。半年来,成都高新区聚焦主导产业,围绕首批十大方向,对外招引和对内引导一批中试平台,总投资20亿元的IGBT中试平台(一期)、总投资1亿元的集成电路先进封装中试研发平台、总投资1.5亿元的生物治疗中试平台等25个中试平台陆续竣工、投运,其中智能硬件中试平台为川大呼吸式捕蚊机成果进行中试熟化,该产品已正式量产并在大运会投入使用;总投资12亿元的功率半导体中试研发平台等8个中试平台正在加快建设。

【江苏无锡】由光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能源电力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正式落户无锡市惠山区,建设内容包括厂房、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共计占地100亩,建成后将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及光储一体机等产品研发,总投资25亿元。

钠远新材将在无锡高新区建立新能源总部基地,用于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内容包括运营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及产线,总投资5亿元。

【四川宜宾】为进一步扩大电解液产能,昆仑新材将在宜宾市江安经开区投资50亿元,建立电解液生产基地,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陕西西安】由创维集团投资建设的工商业光伏全国总部落户西安,总投资1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办公楼、结算中心及配套建筑,共计占地700亩,建设周期5年,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湖北黄冈】法拉第未来(简称FF)位于中国的总部选址已基本敲定,就在黄冈市黄州区科技产业园附近。

【河北邯郸】佛山飞驰汽车在邯郸投资建设“飞驰新能源汽车组装基地”,形成年组装10000辆生产能力的基地,推动国内头部关键零部件企业落户武安氢能产业园,促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打造氢能产业良性发展生态。

【重庆】众能光储年产3GW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西南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重庆,项目总投资50亿元,用地面积约260亩。

【天津经开区】为进一步扩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亨旺集团决定,将在天津经开区投资90亿元,建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基地,用于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建设内容包括厂房、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规划年产能30万吨。

【山西临汾】紫辰星新能源有限公司宣布,将在临汾投资25亿元,建立储能产业园,用于发展储能产业,建设内容包括办公楼、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周期24个月。

【江苏苏州】博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储能基地,正式落户太仓,该基地将用于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域控制模块、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模块、电机控制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共计占地167亩,总投资30亿元。

【浙江温州】北京明星绿能新型相变储能材料项目签约,计划投资建设年产31万吨/年以上新型储能材料项目,落地苍南绿能小镇,并实行分期建设。

【重庆合川】合川签约23个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本次签约项目涵盖汽车零部件内外饰、车身轻量化、车路网联、电驱、电制动以及汽车后市场服务等,正式合同投资额210亿元,预计建成后产值超226亿元、年税收可达6.8亿元。据悉,本次签约60亿级项目一个,为坤泰车辆系统(常州)股份有限公司、绿野资本集团投资60亿元建设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慧底盘及混合动力系统项目。

【安徽合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在合肥市庐江县投资5亿元,建立零部件生产基地,用于生产各类汽车车身结构零部件,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

【河南郑州】随着吉利汽车销量的不断激增,其产能已严重不足,为进一步扩大产能,全球领先汽车制造商“吉利控股集团”决定将在河南省郑州市,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建设内容包括厂房、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山东济南】比亚迪决定,将在济南起步区投资150亿元,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

【浙江丽水】龙泉市与吉利汽车签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项目、换电项目及汽车科技产业投资基金项目。

【安徽芜湖】奇瑞埃科泰克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项目签约,一期利用现有厂房新建年产15万台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生产线,二期规划用地100亩新建年产35万台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生产线。

芜湖埃科泰克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与芜湖市正式签约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项目。

【广东深圳】上市公司赛微电子发布公告,将在深圳设立注册资本为15亿元子公司,在深圳投资建设半导体MEMS(传感器即微机电系统)项目,深圳产线与北京产线形成有效互补,更大限度、更多层次地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客户对MEMS工艺制造的需求。

【江西赣州】总投资近70亿,15个半导体封装项目签约赣州,包括总投资1.5亿美元的半导体封装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MiNiLED显示屏生产制造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电子终端设备制造项目等。

【江苏无锡】无锡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汽车芯片可靠性检测平台、总规模50亿元的无锡市集成电路产业专项基金、江苏省(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融合集群揭牌,总金额超200亿元的30多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

【河南许昌】许昌与深圳市领存技术有限公司签约集成电路封装生产测试项目。此次签约的集成电路封装生产测试基地项目占地约1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可达每年540万颗,实现年产值超20亿元。

【广东中山】台光电子32亿高性能半导体基材项目签约中山,拟投资32亿元,购地300亩增资扩产建设高性能半导体基材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主营收入超70亿元,年纳税约4亿元。

【江苏徐州】江苏穿越光电科技项目二期签约徐州,建设Mini/MicroLED研发与制造项目,包括数学建模仿真、器件结构设计、外延工艺开发,4英寸Mini/MicroLed外延片(蓝宝石基氮化镓外延片)生产线建设,预计年产车载类、智能穿戴类、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等各类显示模组3800万件。

【河南许昌】签约集成电路封装生产测试基地项目占地约1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可达每年540万颗,实现年产值超20亿元。

【江苏无锡】总投资25亿元的新能源电力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式签约,打造涵盖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及光储一体机等产品在内的研发制造基地,达产后年销售额将超100亿。

【山东临沂】临工智慧农业装备产业园项目签约,该项目由临工集团、卡拉罗集团、华星机械三方共同合作建设,总投资2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70亿元、税收1.5亿元。

【四川成都】由四川百纳全域防务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百纳特种装备研发生产总部基地落户成都,该基地将用于从事特种车辆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建设内容包括研发中心、测试中心、设计院、全地形特种车制造中心等,共分两期建设,共计占地50亩,总投资3亿元。

【安徽合肥】沂普光电(天津)有限公司的光电车载HUD自由曲面反射镜制造项目落户合肥庐江,总投资3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

【四川成都】捷普集团落户成都,将建立研发中心,用于研发电子信息产品,建设内容包括研发中心、实验室、办公楼及配套设施,共计投资100亿元。

【福建厦门】鹭燕医药宣布将子公司鹭燕嘉文总部落户厦门,将是鹭燕医药在厦门建立的首个总部,并已成功摘地,总建筑面积45342.5平方米

【江苏无锡】京东集团已将跨境产业综合体落户无锡,并正式入驻高新区,建成后,京东国际平台上的跨境商品将经由高新区销往全国各地,累计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广东深圳】全球知名的连锁咖啡品牌“星巴克”决定,将在深圳投资15亿元,建立创新科技中心,以此来进一步驱动门店和多渠道的数字化进程,这将是星巴克在深圳建立的首个创新科技中心。

【河南郑州】中国网络安全巨头“360集团”位于河南省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全国总部选址已敲定,就在郑州市。

【广东珠海】珠海香洲区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格力集团签约共建珠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作为百度在珠海的首个产业项目,该产业基地将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元宇宙产业和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运用等进行投资建设运营。

【湖南长沙】中国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位于长沙的中南研发中心选址已正式敲定,就在岳麓区恒伟星中心,该中心的敲定,将是蚂蚁集团在中部设立的首个研发中心,该中心将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撑、数据安全保障等服务。

【广东佛山】科陆电子将在佛山顺德区投资9.5亿元,建立生产基地,用于生产BESS、PCS,此基地的建立,将是美的集团入驻后,科陆电子建立的首个生产基地。

【四川广安】世界500强企业通威股份4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落户,加快打造全国硅基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基地。

【四川德阳】为进一步扩大水处理膜生产产能,四川思泰智材科技有限公司决定扩产,宣布将在德阳投资30.5亿元,建立水处理膜生产基地,用于生产高性能膜片以及工业水处理膜组件,建设内容包括厂房、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广东梅州】福建明瑞科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的资源化利用铝灰60万吨及年生产45万吨氧化铝项目正式落户。

【浙江衢州】龙游佑晶石英科技有限公司高纯石英砂项目签约,计划总投资约23亿元,拟新增用地500亩,主要建设石英砂提纯及后道加工生产线,产品可被应用在电子信息、光纤、光伏等行业,且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约150亿元,年新增税收约3.5亿元。

【黑龙江鸡西】碳一(鸡西)20万吨天然石墨项目签约。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囊括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硅系负极、锂碳负极、钠电等全系负极业务。

【河南许昌】襄城县食品全产业链预制菜生产研创项目正式签约,襄城县烟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河南颐城科技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健坤餐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共同建立预制菜生产研创基地。

【福建龙岩】总投资5.2亿元的源源生食品深加工产业项目签约。厦门市源源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批发速冻食品、生产预制菜、仓储物流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商超、食堂、农贸批发市场等行业。

【山东日照】山东省豆逗鱼食品有限公司海洋预制菜项目签约仪式。总投资约5000万元,共建设两条生产线,年产值约1.5亿元。主要从事鱼类涉及海洋预制菜等海产品精加工、销售,现有鲅鱼虾仁水饺、章鱼水饺、海肠水饺、鲅鱼滑、麻辣小海鲜等产品。

【江西九江】投资超50亿元南海铝业集团第二个重大投资项目铝加工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落子九江。

【辽宁锦州】太和区成功签约西金(锦州)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7000吨高纯金属铬、年产10000吨钼铁、年产20000吨氧化铬等6个金属新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额43.2亿元。

【湖北黄冈】黑豹综合物流园项目签约,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项目用地约200亩,为园区招商入驻企业提供包括货物集散分拨、云仓仓配、干(支)线运输、电子商务、贸易及物流运输等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业务服务。

【甘肃天水】天水5G+智慧物流园项目是秦州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项目用地约80亩,总投资3.9亿元,规划建设5G+数字化智能物流快递指挥中心、5G+数字化及设备研发车间、5G智慧分拣配送中心和5G智慧冷链仓储配送中心,分两期建成

【四川凉山】西昌市预制菜产业园项目、凉山尚牧生态鲜奶产业园项目、越西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冕宁县肉牛养殖项目、喜德润康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等项目成功签约。

【河北邯郸】北京健坤餐饮集团与邯郸签约订单农业项目,健坤餐饮集团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先后投资建设了中央厨房和城市商贸综合体项目。

【上海黄浦】浙江棱镜全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文旅项目签约,LNGIN棱镜全息是中国领先的全息科技公司,是全球率先达车规级量产标准的全息显示Tier1供应商,依托前沿全息科技、数字人技术及AI垂类模型平台建设,在全息科技应用、科技创新研发等方面始终保持业界领先地位,多场景多维度赋能智慧文娱、智能出行、智能家居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新疆昌吉】河南能源新疆公司计划投资200亿元建设煤气化、煤制烯烃项目,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广钢气体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实现超高纯电子大宗气体大规模供应的内资企业,大力推动电子大宗气体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国产替代。广钢气体是一家国内领先的电子大宗气体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电子大宗气体为核心的工业气体。产品涵盖电子大宗气体的全部六大品种以及主要的通用工业气体品种,具体包括氮气、氦气、氧气、氢气、氩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品种。

作为国内石墨设备产业领先者,星球石墨多年来持续优化自身产业布局,逐步延伸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具备较强实力。近日,内蒙古星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特种与化工专用石墨材料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星球石墨实现了“材料、设备、系统、服务”四位一体化的战略布局。伴随该项目正式投产,公司未来将巩固产业链优势,提高行业竞争力,主要服务于氯碱、聚氯乙烯、农药、医药、造纸、冶炼、钛白粉、环保等行业。

豪鹏科技在便携式储能领域已深耕多年,与全球头部品牌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预计这一业务板块的收入将占据公司整体收入的更大份额。在大型储能领域方面,豪鹏科技还会继续增大技术投入,积极推进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研发和积累,豪鹏科技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在可充电电池领域形成了一条丰富多样的产品线。主要产品包括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圆柱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整体电源解决方案。

近期福达股份抓住新能源车混动车型热销的机遇,聚焦新能源混动车曲轴业务,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并以此为抓手,逐步开发纯电动乘用车业务配套产品,为业务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福达股份作为曲轴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早在比亚迪热销的DM-i超混车型刚推出时就成为其主要混动曲轴供应商,当前还是新能源新势力之一的理想汽车曲轴产品的定点供应商。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福达股份上半年对曲轴生产线进行了系统策划,并重新调整了生产线布局,以提升曲轴产品的产能和效能。目前,福达股份已经具备了4条乘用车曲轴全自动生产线,为未来的大规模生产做好了准备。

国内头部汽车零部件Tier1均胜电子在自动驾驶、智能驾驶领域开展新布局。均胜电子宣布,已设立专门的软件公司“均联智及”加强软件创新业务。均胜电子,这家一年营收近500亿元的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公司,2022年共生产了3.3亿件汽车安全系统产品和5916.2万件汽车电子产品。庞大的营收规模与产品数量,让均胜在全球汽车行业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均胜电子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上已经有多项布局。例如,与英伟达、高通、地平线、黑芝麻等芯片厂商合作的智能域控正在加速落地,智能座舱中驾驶中控模块等人机交互产品已经进入深度集成阶段等。

钢研高纳布局覆盖轻质合金精密铸件、高温石化炉管、国际宇航与军民融合、高纯高强特种合金、激光增材制造等领域。公司旗下各子公司分工明晰、各有所长,凸显出公司的多元化布局。钢研高纳目前是国内高端和新型高温合金制品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拥有年生产超千吨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母合金的能力以及航天发动机用精铸件的能力,在变形高温合金盘锻件和汽轮机叶片防护片等方面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具有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亟需的粉末高温合金和ODS合金的生产技术和能力。

特种纸细分领域“生力军”恒达新材专注于医疗和食品包装原纸领域,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恒达新材医疗包装原纸具有阻菌性能强、抗水性能优、表面强度好等特性,食品包装原纸在延续防水、防油性能特性,还可以保证吸管衬纸的高挺度。目前,已获得德盟集团、奥美医疗、紫江企业、宁波华力、振德医疗、稳健医疗、威海威高、肯德基、汉堡王、星巴克、德克士、赛百味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

众辰科技专注低压变频器和伺服系统,两个扩产能项目“变频器及伺服系统产业化建设项目”和“变频器、伺服系统、电梯及施工升降机系统集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预计分别于2023年10月和12月完工验收后陆续进行投产,募投项目产能预计两年内释放,公司可实现新增变频器类产能72万台、伺服系统类产能3.7万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众辰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电气传动、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变频驱动器产品是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产品,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主要产品是变频驱动器、伺服驱动系统和电动新能源汽车驱动器。

近年来,罗普斯金积极布局光伏相关产业链,成立了光伏事业部,开拓光伏铝合金边框业务,现有5条太阳能边框加工生产线,每月80万套的光伏边框产能。未来,公司将加大对太阳能边框业务相关投入并积极开拓市场。罗普斯金是长三角地区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铝型材供应商,自成立以来,主要业务以建筑铝型材为主,创立的以“罗普斯金”为品牌的铝合金门窗产品,在业内及消费者中已建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上市后,公司逐步拓展铝合金铸造及工业铝型材业务,目前公司募投项目大部分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沃尔核材正抢抓新能源汽车、高速通信线等新兴产业领域,国内多地均有布局,子公司众多,需有承载力的区域能将集团产业聚集起来。沃尔核材是高分子辐射改性新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其投资30亿元的华中区域新材料产业园于今年年初启动建设。项目涵盖电线、电力及发泡等高端新材料产品。沃尔核材专业从事高分子辐射改性新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拥有20多年的热缩材料研发和生产经验。

永泰能源秉承“以煤电为基、以储能为翼”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布局,“传统能源+新型储能”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正加快形成。永泰能源将力争在深挖现有煤电传统产业潜力提质增效,高举储能大旗、紧盯储能赛道、聚焦全钒液流电池,坚定不移地向储能行业转型,力争2025年储能产业形成规模;2027-2030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占有率30%以上目标,成为储能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领先企业和龙头标杆企业。

改性塑料龙头普利特并购老牌锂电厂商海四达后,公司在储能领域大肆扩张。光莆股份与普利特子公司海四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携手在新一代电池上迅速导入复合铜箔/铝箔,快速研发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电池在储能系统的应用,共同拓展储能市场。普利特主要从事电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橡塑材料及其制品等高性能材料的生产和销售,经过十年的市场化运作,普利特已经成为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奇瑞汽车、华晨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等汽车公司重要合作伙伴。

深圳燃气聚焦光伏产业,目前在全国投资布局光伏产业,拥有光伏电站12座,装机容量230MW。深圳燃气重点聚焦城市绿色发展理念,开发了绿色建筑、绿色园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等用能场景,积极拓展城中村光伏建设以及城市第六立面改造,另外还大力推广光储直柔等先进技术及碲化镉等先进产品的应用。近日,深圳燃气拟分拆斯威克上市,加速光伏封装胶膜业务发展。

光伏组件巨头阿特斯大手笔布局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此前,阿特斯一体化程度相对较弱。该公司以光伏组件为基础,向光伏应用解决方案领域进行延伸,目前业务包括光伏系统、大型储能系统和光伏电站工程EPC业务等。阿特斯是全球主要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以组件业务为基础,公司向光伏应用解决方案延伸,包括光伏系统、大型储能系统等。

三晖电气深耕电能表标准与校验装置领域,今年新成立“深圳三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储能领域。目前三晖能源产品包括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设备全系列以及相关核心部件,并致力于实现BMS、PCS、EMS等核心部件的全自研自供。三晖电气是一家专业从事电能计量仪器仪表的研制、生产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

徕木股份计划2023年开展光伏逆变器端多芯集成对插快锁通信模块连接器、屋顶光伏连接器、800G光模块壳体产品、1500V储能连接器、氢能源电池包测试台等新项目立项工作,将精密连接器及结构件组件产品和技术应用拓宽到光伏、光通讯、储能、氢能源电池等领域。徕木股份以产品和模具研发为核心,为手机、汽车等提供内、外部连接器、保护核心组件以免受到电磁干扰的屏蔽罩的方案及产品。

蓝箭电子目前已实际或计划积极开展新型功率器件、车规级器件以及应用于5G通讯基站、物联网、大数据产业等新产品的研发和埋入式板级封装、芯片级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研究,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先进封装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适应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发。蓝箭电子是一家国内半导体器件专业研发制造商。目前年产100亿只,是华南地区主要的半导体器件生产基地之一。公司从事半导体封装测试业务,为半导体行业及下游领域提供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产品。

三孚新科继续布局复合铜箔领域,将出4.04亿元用于新型环保表面工程专用材料项目。本项目产品主要将被应用于PCB制造、手机零部件加工等领域,是对公司现有电子化学品核心大客户板块的客户深挖、产品类型补充以及对公司潜在客户的市场开拓。三孚新科是表面工程专用化学品及专用设备提供商,主要产品有电子化学品、通用电镀化学品等,下游应用领域涉及PCB制造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等。

惠发食品利用深耕食品产业多年优势,从链条式布局、标准化引领、信息化支撑等核心环节入手,搭建预制菜全产业链平台,通过餐饮消费端大数据定制产业上中下游,不断助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近日,惠发食品与阜阳市签约,双方将在阜阳市建设预制菜交易大市场,打造供应链基地及预制菜产业园区。今年以来,惠发食品已经累积接待各地政府考察团参观300余次,并与安徽省亳州市、甘肃省临夏州等多个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方向全部聚焦于共建城市预制菜产业园区。

振华新材拟开展新业务,从事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的回收处理及综合使用。振华新材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新能源汽车领域用正极材料,涵盖包括中镍、中高镍及高镍在内的多种型号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NCM),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产品;消费电子用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高电压钴酸锂、复合三元正极材料以及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

固高科技专注运动控制技术,助力高端装备产业国产化突破。固高科技准备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计划募资4.5亿元。该公司坚持专注于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形成了运动控制、伺服驱动、多维感知、工业现场网络、工业软件等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构建了“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向装备制造业客户提供运动控制相关产品及定制化解决方案。

北玻股份拓展高端玻璃业务布局,拟定增11.93亿元,投建高端幕墙玻璃生产基地等项目。北玻股份是行业内实力强劲、规模较大的玻璃深加工设备研发制造企业之一,其主导产品平弯玻璃钢化机组年产销量自2002年突破100台以来,连续20年稳居行业世界前列,累计已有超过5500台北玻钢化炉在世界各地运行;其自主研发的镀膜生产线已成为了全球玻璃镀膜行业的主流生产设备之一,带动了中国玻璃镀膜产业的迅猛发展。

天壕环境起初是国内领先余热发电节能服务企业,近年来不断拓宽业务范围,逐步形成了余热余压发电、燃气、水处理业务协同发展的业务布局。依托神安线管道,公司获取多渠道气源和市场开发的独特优势,发挥煤层气成本优势,减少气源供应中间环节,开拓神安线沿线及周边天然气市场,并带动以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的燃气发电、分布式能源等综合用能项目的开发,整体聚焦发展天然气业务。

集泰股份将会继续深入拓展第二曲线,在电子胶、集装箱产品等工业市场,加快和深化光伏、电子胶、重防腐等领域的业务布局和市场推广,继续推进与英飞特、天合光能、晶科、正信等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集泰股份子公司拟投资建设高端新材料智造基地项目,本次对外投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业务布局,满足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LED驱动电源领域等新兴用胶市场。

金冠股份现阶段的业务聚焦于“智慧电力+新能源”战略领域,拥长春、南京、杭州、常州四大研发生产基地,目前主营业务覆盖了智能电网设备业务、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业务及储能业务三大板块。金冠股份成2.36亿元电池及附属设备项目成交人,系公司首个超算中心储能项目案例。金冠股份具有完备的智能电气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一体化模式,在保持电气设备智能制造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能源产业。

安迪苏加码布局蛋氨酸产业,近期将在福建泉州投资建设15万吨/年固体蛋氨酸项目,投资金额预计约49亿元。本项目是公司实施“双支柱”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巩固公司在蛋氨酸行业领导地位、优化公司蛋氨酸产品结构及国内外产能布局的重要措施。安迪苏是全球领先的动物营养添加剂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安迪苏在全球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在全球拥有8个研究中心,生产基地遍布欧洲美中泰,为动物饲料领域设计、生产、推广可持续的营养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领域领军企业雪迪龙,全面覆盖大气、水、污染源、碳监测等细分下游。该公司围绕生态环境监测相关的“端+云+服务”展开,主要包括污染源排放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大数据、工业过程分析、第三方检测、污染治理与节能板块。

中科磁业在保持消费电子、节能家电领域竞争力的同时,也正在积极扩展产品在工业电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持续优化领域布局。中科磁业是一家从事永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同时生产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永磁铁氧体磁体两大类永磁材料,定位于消费电子、节能家电等领域的中高端市场。

在储能行业迈向第二个增长期之际,为了实现成为储能链主企业的目标,南都电源频频落子引领性大项目。如江苏扬州年产20GWh智慧储能系统建设项目,产品可全场景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电网及用户端。从产量来看,这一项目的建成无疑会对南都储能业务形成新的重要支撑。除此之外,南都电源多点布局,依托一系列的项目落地,推动储能产业筑链成群。安徽阜阳年处理15万吨的锂离子电池绿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浙江杭州10GWh储能系统集成项目都已投产。

千亿锂王天齐锂业全资子公司天齐锂业(香港)将斥资1.5亿美元领投Smart汽车A轮融资,认购其发行的1760.56万股股份。在最上游,天齐锂业在国内外并购措拉矿、泰利森、SQM等多处锂矿资源;在中游投资卫蓝新能源、中创新航、厦钨新能源等电池公司。本次投资Smart汽车,也是其“垂直一体化”战略向下延伸的重要一环。

中国巨石持续扩充玻纤产能,巨石淮安年产10万吨增强型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中国巨石是中国建材旗下玻璃纤维业务的核心企业,拥有浙江桐乡、江西九江、四川成都、埃及苏伊士、美国南卡五个生产基地,产能全球布局,年产能合计超240万吨。在产能持续扩张的同时,公司加速推动产线的智能制造,实现成本与产品的领先,以此保持全球玻璃纤维工业领导者的地位。

打破超高压绝缘料国际垄断的万马股份再次向外界释放出扩产的信号。作为国内唯一拥有超高压绝缘料稳定供应能力企业,万马股份的超高压绝缘料业务形势喜人,一直满产满销,且售价在一季度还进行15%上调。公司已经在规划超高压绝缘料三期项目,致力于攻克线缆行业的传统技术痛点难点,推动我国线缆材料全国产化进程。

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牵引变流系统供应商,时代电气正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新能源乘用车电驱产业发展,力求打造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器件+部件+系统”全产业链核心优势。时代电气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服务,同时积极布局轨道交通以外的产业,新兴装备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工业变流产品、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传感器件和海工装备,其中有部分产品用于轨道交通领域,新兴装备收入占上市公司营收近30%。

兴森半导体是一家FCBGA封装基板制造商,围绕高端PCB业务和半导体业务两大主线。为推进FCBGA封装基板项目的建设进程,兴森半导体拟增资金额为16.05亿元。兴森半导体母公司兴森科技现已发展为PCB样板、快件和小批量领域的领军企业,并在半导体ATE测试板、封装基板细分领域成为国内头部厂商之一。

近年来,立方持续聚焦钠离子电池产业布局,完成B+轮融资自2022年4月19日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公司深入研究电池关键材料,优化配方与材料体系,通过送样测试以及参数优化,使得钠离子电池性能不断加强,实现稳定量产出货。另一方面,立方已具备稳定成熟的供应链,通过与上游材料产商紧密合作,同时借助外部友商资源快速进行不同形态的钠离子批量化生产,让电池在最快时间交付到客户手中,取得客户高度信赖。

磁擎新能源布局高温超导电机,完成超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磁擎新能源拥有全球领先的高温超导电机技术,是一家专注于打造革命性的高温超导风力发电机产品,尤其是海上超导风力发电机产品的初创企业。目前,磁擎已经形成总部位于上海“大零号湾”、制造基地设于南通国家高新区的整体布局。

大毛牛新材料深耕超低密物理发泡技术,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大毛牛新材是一家超低密高分子物理发泡新材料研发商,目前,大毛牛材料主要分为高回弹、高保温、可降解三大核心系列;其中高回弹材料主要应用于运动户外、鞋服、垫类产品上,高保温材料则应用于冷链物流、高铁、汽车、飞机等保温隔热场景,可降解系列应用于生物及海洋可降解要求的场景。

启钠新能源专注于做复合磷酸铁钠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及产业化,公司将于今年9月拉通1000吨复合磷酸铁钠产线,同时布局万吨复合磷酸铁钠及其前驱体产线。启钠新能源是一家钠电正极材料研发制造商,专注于做复合磷酸铁钠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及产业化。公司自主研发的复合磷酸铁钠材料已通过多家电芯厂客户检测。

臻驱科技致力于国产功率半导体模块及高性能电驱动系统生产,获新一轮战略融资。该系统主要由主控动力总成和辅控动力总成组成,其中,主控动力总成包括电控、电机、整车控制器、减速箱及充电等设备,主要应用于电动大巴、物流车、电动汽车等。

近日,以高性能相控阵毫米波雷达和AI信控系统为核心,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象德信息(SONDIT)深度布局智慧交通领域,宣布完成由BV百度风投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象德信息致力于解决城市级交通感知及智能管控问题。象德信息具备相控阵毫米波交通监视雷达全栈研发及生产能力,并自研了边缘计算单元、交通信号控制机等交通自动调优与信号控制设备,开发了城市交通诊断平台、智慧高速感知平台、智能红绿灯实时控制等系统。目前,象德信息在路侧交通监视雷达、城市实时交通控制、智慧高速、车路协同等方向已逐步确立了领先优势。

布局超临界微孔发泡绿色轻量化材料,致微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此次投资将为致微科技的产能扩张、持续研发、团队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助力致微科技在绿色轻量化材料领域的快速发展。致微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聚合物超临界微孔发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轻质高强微孔发泡板材、高性能弹性体发泡材料以及环保包装材料。

领新新能源完成首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招商局资本领投。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生产线建设及新材料体系开发。领新新能源主要生产磷酸铁锂大容量聚合物固态电池和三元大容量聚合物固态电池。磷酸铁锂大容量聚合物固态电池将主要应用在大型商用车、船舶及储能领域,三元大容量聚合物固态电池将主要应用在乘用车和3C数码领域。

国强兴晟是一家智能光伏跟踪支架系统研发商,专注于全球清洁能源领域,提供全球先进的智能光伏跟踪支架系统解决方案及智能制造服务,致力于推动能源变革,不断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和材料的应用。国强兴晟隶属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江苏国强集团。国强兴晟作为一家专注于提供全球先进的智能光伏跟踪支架系统解决方案及智能制造的服务商,是服务于全球清洁能源的科技型企业,致力于推动能源变革,不断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和材料的应用,至今已累计生产和安装光伏支架系统超60GW。

抓住双碳机遇,生物基降解材料企业华哲经纬完成亿元级新一轮融资。华哲经纬是一家生物基降解材料研发商,致力于研发、生产、设计生物基降解材料改性及制品。产品线涵盖外卖餐盒、杯、碗、盘、碟、刀叉勺、吸管、购物袋、环卫垃圾袋、快递包装袋、农用地膜等生物降解制品以及生物基复合改性材料。

芯钛科技推动高性能车规MCU(微控制器)产品量产,完成新一轮融资。芯钛科技是一家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汽车半导体领域,面向汽车行业提供完整的芯片应用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包括了Mizar安全芯片系列、Alioth通用MCU系列、Phecda外围设备系列等,产品应用涵盖了底盘控制、车身电子、智能网联、辅助驾驶等各类汽车电子应用需求。

波洛斯科技布局音频芯片业务,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分布式阵列和球形阵列算法突破、私有云和边缘计算方案升级、空间降噪等创新技术的研发。波洛斯科技是一家智能音频处理边缘侧芯片级解决方案提供商,是金融设备、通话设备、机器人、智能家居产品、小家电等行业客户提供智能语音增强和智能语音交互解决方案芯片级核心服务商。

智汇奇策致力于通过工业工程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算法技术、设计技术和仿真技术,系统化解决物流问题,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让物流系统能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更正和自我决策的功能,为物流、快递、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类企业从根本上解决降本增效的问题。智汇奇策B轮融资成功引进投控东海、中小微投资、铭润投资。

旭欣智能加速推动高精密运动控制核心组件及系统的研发,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旭欣智能基于高速高精度定位控制技术、高精密电机设计制造技术、高精度位置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高效率高精度驱动技术四大底层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高精密运动控制领军企业。

国内微通道换热器及反应器领域领先企业沈氏科技加码换热器,获战略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大产能,将独有的热交换设备和微反应装备解决方案,向化工、能源、汽车、军工等众多应用领域,做进一步扩展。沈氏科技是一家专业的同轴换热器、壳盘管换热器、壳管换热器,高效紧凑式微通道换热器、板翅式微通道换热器、高效混合式换热器,以及微反应器、微通道连续流反应装置厂商。

路凯智行聚焦智慧矿山,短期内连获两轮融资,再获A+轮数千万投资。路凯智行是一家聚焦于智慧矿山无人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矿山客户提供无人驾驶技术服务、无人驾驶运输服务,致力于推动矿山的整体智慧化升级。

华硼中子布局肿瘤治疗,完成超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华硼中子完成世界首台动物用加速器驱动BNCT(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设备的工程落地,临床用强流加速器驱动BNCT设备已经完成设计、加工进入设备组装阶段。本轮融资的完成,将加速华硼中子在团队建设、推进加速器BNCT系统的临床试验以及硼药开发方面的进度,早日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真迈生物专注于基因测序产业上游设备和试剂的研发制造,完成近4亿元的C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码基因测序设备和试剂等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真迈生物始终瞄准以基因测序仪为核心的分子诊断上游技术平台的自主研发制造,致力于和广大的基因检测服务商及医疗机构共同建设服务于人类生命健康的精准医疗生态圈。

专注铸件打磨机器人技术的全宇工业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全宇工业是一家铸件机器人打磨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专注于铸件打磨机器人的自动化研发和市场工作,为用户提供重载磨削机器人系列、精磨机器人单元、高刚度机器人精磨单元等产品。

新视焰临床研究远程监查系统已进入百家医院,获过亿元A轮融资。新视焰医疗科技公司是一家临床试验领域提供数字化平台及服务的IT基础设施服务商,旨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临床试验行业的药企、CRO公司、SMO公司、医院提供产品和服务,提高中国临床试验在医院开展的效率和质量。

新迪数字是一家国产三维CAD和工业云软件提供商,深耕工业制造研发设计领域。以新迪3D设计软件、3D云盘、企业资源云库等软件构成的企业级研发设计协同解决方案,可帮助制造业快速构建完整的数字化产品研发设计体系,现已广泛应用于通用与智能装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与重型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科技电子等行业。近日,新迪数字完成D+轮融资。

“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发展正不断加速。相关公司也纷纷抢抓机遇,积极布局有关氢能项目。继吉电股份、粤水电等公司宣称布局绿氢后,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已经顺利产氢。华电集团的氢能扩张“稳扎稳打”,联合东方氢能、美锦能源等氢能行业领军企业实现氢能源战略发展转型,其绿氢布局迎来了新进展。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也将联合金山股份共同投资2.78亿元,建设25MW风电离网制氢一体化项目。这也将是公司第一次涉足绿氢领域。

央企在量子信息等高端科技领域的布局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国资央企布局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将有力地促进前沿技术商业化落地,同时也是国资央企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的一种形式,未来此类新兴产业或将持续受到重视。中国电科与中国移动携手发布全国规模最大的量子计算云平台。这是国内首个央企合作量子计算云平台,也是业界第一次实现“量子与通用算力统一纳管混合调度”的系统级平台,该成果标志着量子计算正在逐步走向实用化阶段。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在安徽合肥揭牌。该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

央企的专业化整合将主要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等领域展开,这些领域也是这两年来一直都在致力于推进专业化整合的领域。7月以来,军工领域重组整合动作频频。中直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作价50.78亿元收购昌飞集团100%股权和哈飞集团100%股权,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中船科技宣布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已获证监会同意;重组完成后,中船科技将纳入风电等相关新能源领域资产。中航电测披露重组草案,拟作价174.42亿元向航空工业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航空工业成飞100%股权。其他领域,一系列专业化整合也正稳步推进。近期,通用技术集团与中国铁建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医疗资源专业化整合项目签约仪式。本次签约所涉及的中国铁建所属三家医疗机构改革任务,将由通用技术集团旗下国中康健集团有限公司具体承接落实。

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以气凝胶为“拳头产品”。2022年全年新签合同额1.89亿元,共生产各类气凝胶复合材料产品109.36万平方米,产品在石油化工、热力管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被誉为“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的气凝胶复合材料是材料领域的“隔热王者”。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及工业绝热、建筑节能等民用领域都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型材料。

航天晨光布局氢能产业,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开辟“新赛道”,为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汇聚新动能。航天晨光将以电解水制氢、高压气瓶储氢等为突破点,积极开展氢能产业链合作,力争在氢能车、船舶、港机等“高、大、特、新”领域开拓新市场。航天晨光形成“2+N”产业发展结构,主要包括以智能制造、核工装备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及后勤保障装备、柔性管件、环保装备、压力容器、艺术工程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石化、电力、环保、物流、市政环卫、煤炭、船舶、核电、航空航天、汽车和海洋油气输送等领域。

国家电网、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中电建、华能集团、华润集团等10家电力央企都曾涉足过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的项目。目前大唐、国家电投、中广核等大型电力集团已经启动了百兆瓦时级别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建设,华电等也完成了示范性项目的尝试,经过前期项目的验证,未来全钒液流电池有望成为大型电力集团重点布局的长时储能技术之一。

中国电研深耕新能源电池自动检测系统,被比亚迪遴选为核心供应商,并与蜂巢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赣锋锂电、新能源科技等诸多电池制造商展开深入合作。中国电研现隶属于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深耕“质量技术服务、智能装备、环保涂料及树脂”三大业务领域,为电器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构建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日用电器行业专业技术服务的龙头企业,目前在积极布局新能源装备领域。

东方电气将氢能作为战略新兴成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全面布局氢获取、氢储运、氢加注及氢应用全产业链。目前,东方电气已全面实现氢能核心技术自主化,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具备膜电极、电池堆、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综合供能系统、电解水制氢、氢储存、氢运输、加氢综合能源站系统集成、高强高压储氢容器设备等研制能力,打通了从前端氢气制储运加到后端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应用全产业链条。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坚持以数学为基础、以大数据为驱动、以重大应用为导向,聚力深耕研究5G应用通信、智慧医疗、AI智能算法等领域,目前已拥有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大数据领军人才及全职员工约100人,是深圳市12个基础研究机构之一。日前,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与江苏无锡签署合作协议,打造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无锡创新中心,未来还将在全国其他区域布局。

在业内看来,国企重组将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有分析称,预计未来国企整合重组方面将形成五大趋势。一是在国家安全领域,特别是能源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物安全、信息安全领域,央企国企将发挥兜底托底作用。二是做大新兴产业。国资委部署的新专项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相关企业并购重组料提速。三是做强行业领先企业。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动专业化整合,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四是做强产业链,推进煤炭与火电、冶金与机械、商贸与航运等上下游行业协同重组,从而提高企业集中度。五是在城市建设、医院、健康养老等领域,一部分低质化、同质化企业将迎来调整。分析认为,未来国企重组整合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重料或将加速提升。

目前,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正在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完善从材料到核心元器件的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是我国半导体、传感器与微系统、集成电路原创技术策源地,产品包括固态微波产品、电子陶瓷外壳、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等,有力支撑了载人航天、月球火星探测、北斗组网等各类装备和以5G基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作为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正被业内外企业追捧。“十四五”以来,多家央企开始进军光伏制造业,并重点布局钙钛矿领域。华能钙钛矿中试产线全面贯通,实现首片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下线。除了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钙钛矿企业众能光电成立零碳院,专注于第三代光伏技术。近日,中国核电还提出:2023年将重点加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钙钛矿正处于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进而走向电站发电应用的重要阶段,产业化元年或已悄然而至。

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股权多元化的中央企业,正在大力推动现有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集团首批十大双碳示范项目成果丰硕,在光储直柔、超低能耗与装配式建筑创新结合等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日前,中国绿发布局了长白山度假区的绿电直供项目,使其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绿电直供的国家级4A旅游景区。落地有效降低了中国绿发长白山度假区经营成本,园区电力运营成本下降10%-20%,实现企业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

虽然许多人认为“新能源之风来得太快”,但以东风汽车为典型代表的一些国企已经提早进入创新赛道,东风的电动车研发可追溯到2000年,至今拥有了全产业链布局,攻克了核心技术,量产了核心零部件,在电机、电控、电池领域均做到自主掌控,选择差异化战略,结合自己的人才构成,在固态电池赛道已做到领先。2023年,东风汽车已完成了新一代高比能固态电芯的研发,能量密度达405瓦时/千克,采用电芯内串设计的固态长模组成组更加灵活。东风汽车联合名城、名企、名校,积极构建芯片产业创新联合体,打造全国领先、具备湖北特色的汽车芯片产业集群。在服务生态领域,带动湖北省内上下游企业构建了一批基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数字技术衍生的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

国企当升科技是国内首家以锂电正极材料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但企业并未满足现状,而是敢于跳出“舒适区”,积极布局固态锂电材料、钠离子电池材料等下一代电池材料及产品。当升科技在团聚、单晶等方面同时布局开发,产品残碱低、密度高、容量高。其中,团聚已经进入量产百吨级阶段,单晶进入吨级中试阶段。当升科技目前已具有年产万吨级钠电正极材料生产专用车间,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2025年规划产能2万吨/年。

华南理工大学将以超级机器人研究院等三个顶级研究院为杠杆支点,是机器人领域著名科研机构,并不断推进推进同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的合作,形成“百川到海”“聚沙成塔”的资源聚集新模式,推动机器人制造产业链生态融合发展,引领高端机器人产业新跨越。华南理工大学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智能工程与技术研究室骨干毕盛老师所负责项目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日前,华南理工大学超级机器人研究院正式签约入驻中国纳米谷二期园区。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2120256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