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86 02120256888
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中南大学上市公司校友
发布时间:2025-08-28 17:04浏览次数:

中南大学校友

just· 学校名录 · 作者:投稿

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秉承百年办学积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先后走出了孙永福、鞠躬等40多位两院院士,培养了70多位上市公司掌门人,他们为国家和地方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期推送,小编就为你盘点那些从中南大学走出的董事长们!

(按入学年份排序)

宋鑫

宋鑫,中南大学1979级校友,现任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历任国家冶金部黄金管理局副处长、处长,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

梁稳根

梁稳根,中南大学1979级校友,三一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获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劳动模范、"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2005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8年《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称号和奖励。2018年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卢进

卢进,中南大学1980级校友,现任中国黄金董事长、党委书记。1984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技术装备处干部、助工,合作开发处副处长、工业企业及对外开发处处长、资产管理处处长,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副局长、党委委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党委书记,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

何清华

何清华,中南大学1980级校友,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中南大学智能机械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工程装备与控制系系主任、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曾先后牵头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种奖励数十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许开华

许开华,中南大学1981级校友、现任深圳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被评为2011年度十大中国低碳时代人物、2012年中国首届再生资源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钟发平

钟发平,中南大学1981级校友,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科学家。他多次主导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求是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刘磅

刘磅,中南大学1985级校友,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届人大科技组组长,获得"中国上市公司最受尊敬董事长"荣誉称号。1995年创立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达实智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以物联网、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为依托,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医院及区域医疗大数据服务商。

周勇

周勇,中南大学1985级校友,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南山区第六届人大代表、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深圳市南山区领航人才、深圳市质量强市金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第三批特支计划创业领军人才、合肥市百人计划人才等。

方海江

方海江,中南大学1985级校友,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海江在超硬材料领域潜心付出、奋力探索,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项目,部分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超硬材料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2月15日,四方达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中南大学是梦想的起点,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中南学子,他们秉承着"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中南力量!

关注"中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中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中南大学官网、官微,中南大学校友总会、人民网、新浪财经、科力远官网、四方达官网、红网、江西新闻网、新湖南

中南大学校友富豪榜,上市公司资产排名全国第3!_哔哩哔哩_bilibili

又一个教授创业,8年拿下一个锂电IPO

投中网   2022-09-19 10:28

9月19日,宁德时代投资的三元前驱体生产商帕瓦股份在科创板敲钟上市,上市首日破发,开盘价为40.8元,跌超20%,截止发稿前市值56.5亿元。

2022年上半年帕瓦股份营收8.77亿元,净利润仅6946万元,发行市盈率达93.68倍,但这依然不妨碍帕瓦受到投资者追捧。

三元前驱体是三元锂电池中最贵的材料之一,占到了正极材料成本的一半,这是一个能够产生千亿级公司的赛道。中国最大的三元前驱体厂商中伟股份目前市值超过500亿,去年高点时曾突破千亿。

在锂电热潮下,近年有大量新企业涌进这一赛道,2015年以来做三元前驱体的企业数量翻了一倍,竞争非常激烈。帕瓦股份目前的体量并不算大,2021年的市场份额尚排不进全国前五。但在一年多之前拿到宁德时代投资后,帕瓦股份的出货量正在快速攀升,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暴增了148%!(相比之下,行业老大中伟股份上半年的营收仅同比增长70.30%。)乘着宁王的东风,帕瓦股份能跑多快?

中南大学教授创业

帕瓦股份是科创板上又一起教授创业,其灵魂人物是原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张宝。2014年帕瓦股份创立之时,张宝即是发起股东之一(持有30%股份,最初由妻子代持)。

2018年张宝辞去了在中南大学的职务全职创业,目前任帕瓦股份董事、总经理。

中南大学是一所综合实力能排进全国前二十的名校,但由于它的优势学科土木工程、冶金、矿业、材料等实在过于冷门,长期以来名气与实力严重不匹配。而在科创板掀起硬科技热潮后,中南大学的校友圈正在批量出产IPO。尤其是在锂电赛道,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的前身是新中国的“矿冶黄埔”中南矿冶学院,其冶金工程和矿业工程专业常年雄霸全国榜首,学子遍布天下。

不完全列举一下,出自中南大学的“冶金人”上市公司创始人有:

容百科技创始人白厚善,毕业于中南大学有色冶金专业;

鹏辉能源创始人夏信德,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格林美创始人许开华,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现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

另外,已经科创板过会的固高科技创始人、大疆天使投资人李泽湘,本科也是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的电机工程专业。

帕瓦股份创立后能够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三元单晶高镍前驱体材料上取得突破,与张宝的带队是分不开的。张宝对锂电池有二十多年的研究。他在中南大学读博士时的论文就是研究锂电池的。

后来在中南大学留校任教,他又继续研究了硅酸铁锂、镁掺杂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等等各种各样的正极材料。

张宝博士论文封面

在资源、人脉上,张宝在中南大学任教长达二十余年,2009年起担任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现名冶金与环境学院)这所“矿冶黄埔”的党委书记,在中国锂电行业堪称桃李满天下。

千乘资本是帕瓦股份上市前的投资方之一,千乘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表示,帕瓦股份核心团队无论是技术沉淀,还是商业变现能力都非常强,像这样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有丰富经验,且极具市场敏锐度的科研人才并不多见。

尤其难得的是,帕瓦股份总经理张宝还是一位对商业化非常有认知的教授。一般而言,教授创业最大的担忧是不够接地气。但熊伟表示,张宝教授首先是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对创业是all-in的心态,另一方面对商业化非常重视,能够放下身段。有技术、有资源又有认知,第一次与张宝教授见面之后,熊伟就认定这是一个锂电赛道上难得的创业团队。

什么是三元前驱体?成本可占三元正极材料一半

帕瓦股份是一家国内先进的三元前驱体生产商。三元前驱体是三元锂电池的关键材料,电池行业内有一句话叫:正极材料看三元,三元材料看前驱体。

从数字来看,三元前驱体的市场规模是相当巨大的。目前,锂电池成本占到一辆电动车总成本的40%-60%,正极材料大约占电池成本的20%-30%,而三元前驱体可以占到三元正极材料成本的50%以上。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三元前驱体是最值得关注的环节之一。

在三元前驱体赛道上,帕瓦股份算是一家后起之秀。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2020年中国三元前驱体总出货量33万吨,约占全球出货量比重的78.60%。其中帕瓦股份2020年在全球三元前驱体市场上的份额为2%,在中国企业中仅列第九名。A股生产三元前驱体的上市公司中伟股份、格林美、华友钴业、容百科技、芳源股份等市场份额都比帕瓦股份要高,其中中伟股份这样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已经超过20%。

帕瓦股份的优势是在单晶技术路线上。三元前驱体材料分为单晶型和多晶型两种,目前多晶型仍是市场主流,但单晶型由于更能抗高压从而提升能量密度,随着技术成熟,市场份额近年来在迅速提升中。

2017年国内单晶三元正极材料产量还不足万吨。而根据GGII数据,2020年中国三元前驱体单晶材料出货量为9.80万吨,约占三元前驱体总出货量的30%。帕瓦股份2020年的单晶产品出货量为6412吨,以此计算在单晶材料的市场占有率为6.54%。

帕瓦股份的绝大部分销售额来自于单晶型产品,这是帕瓦与同行相比一个很大的特点。

帕瓦股份的单晶型中高镍三元前驱体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先进地位。熊伟表示,张宝教授坚定地把帕瓦的技术方向确定为单晶、高镍,对前驱体未来技术发展和行业趋势的判断非常独到和清晰。

宁王投资,开启爆发式增长

帕瓦股份在商业化的步伐走的很稳,公司2014年成立,2016年即进入主流锂电正极材料厂商湖南杉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原为杉杉股份子公司,2021年被全球新能源巨头巴斯夫收购,改名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的供应链。三元前驱体产品从开发到验证完成再到产业化生产,一般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帕瓦股份的商业化可以说一点时间都没浪费。

当然这也不令人意外。湖南杉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彭文杰也是一位中南大学校友,他与张宝还有直接的交集——彭文杰在中南大学读冶金物理化学博士时,张宝已经留校任教了。

既杉杉能源之后,帕瓦股份又在2018年拿下另一家锂电正极材料龙头厂商厦钨新能,双方开启了长期的战略合作。目前,厦钨和杉杉这两家锂电正极材料龙头厂商是帕瓦股份的主要客户,合计贡献了帕瓦2021年营收的76%。

但帕瓦股份在商业化上最大的看点还在别的地方。2021年4月帕瓦股份进行了一轮7亿元的巨额融资,估值达24.8亿,投资方中有一只名为宜宾晨道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基金(下称晨道新能源基金),一家投了9000万元。

晨道资本与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绑定颇深,双方合作过多只基金,其中就包括这只晨道新能源基金。天眼查显示,晨道新能源基金总规模34亿元,其中宁德时代出资了29.4%。因此,帕瓦股份也间接拿到了宁德时代的投资。

到2021年末,帕瓦股份就成功进入了宁德时代的供应链,向宁德时代的子公司南邦普和广东邦普供应单晶型NCM5系三元前驱体产品。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率迅速提高,尤其是打入宁德时代供应链后,帕瓦股份的业绩增长开始了爆发式增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0万辆,同比增长13.4%。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0%。招股书显示,帕瓦股份2019年至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5.4亿元、5.8亿元、8.6亿元。2020年同比增长8%,2021年同比增长48%。2022年上半年,帕瓦股份营收8.77亿元,同比增长149.3%。

赛道严重内卷,企业数量已翻倍

不过,三元前驱体作为锂电池产业链上的中间环节,企业数量多、市场份额分散,而其上下游行业的集中度都比较高,这意味着三元前驱体产商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均不高。从利润率来看,2021年帕瓦股份综合毛利率为16%,其中单晶型产品的毛利率为15.71,大致与行业平均持平。比较窄的利润空间很容易被波动侵蚀。

帕瓦股份2022上半年虽然营收同比增长高达149.3%至,但扣非归母净利增速只有70.97%,帕瓦的扣非净利润率由2021上半年的10.81%下滑至2022上半年的7.42%。

并且,由于三元前驱体在三元正极材料中非常重要,已经成为了锂电产业链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从事三元前驱体研发、生产的企业数量增加了一倍,主要是来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延伸布局。

一方面是下游的正极材料乃至锂电池厂家厦钨、杉杉、宁德等都在积极向上游布局延伸,国内的三元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多数都已经建成了配套的三元前驱体生产线;另一方面上游的钴镍矿冶企业也在向下游延伸,开发三元前驱体产品。两者之中,又以下游厂家往上游的“垂直一体化”趋势最为明显。

因此,在三元前驱体赛道,有一个投资人关心的核心问题:长远来看,像帕瓦股份这样的专业厂家究竟有没有生存空间?

对此,熊伟的分析是,因为行业具有周期性,下游厂家虽然在做一体化,但不敢把上游的产能拉足,因此第三方厂家的产品只要有性价比优势是不缺客户的。

帕瓦股份则招股书中表示,虽然国内三元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多数有配套的三元前驱体生产线,但行业普遍认为三元正极材料的产能将在未来持续扩张,由于技术和资金壁垒的限制,三元正极材料企业难以轻易深入拓展至上游前驱体业务,利用自有产能大规模替代三元前驱体公司产能的可能性较低,三元正极材料企业依旧需要通过外购前驱体来满足正极材料产能的不断扩张。

随着三元材料逐渐向单晶、高镍方向发展,行业将呈现出精细化、健康发展的态势,产品技术实力强、定制化能力强、资金充沛的三元前驱体企业将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快速发展。(文/陶辉东,来源/投中网)

中国最年轻的985,批量“造富”!

2023  04/24   18:41

这个四月,梁稳根回到母校中南大学,在曾经求学的特冶楼前驻足了一会儿。

毕业20余年后,作为三一集团创始人的他,为学校捐资了一栋大楼。这栋楼已成为中南人学习和科研的重地。

中南大学走出的上市公司掌门人,不止梁稳根一人。

一项2022年的数据显示,中南大学培养了16位A股董事长,旗下公司总市值近1.07万亿元,位居全国高校第三。

中南大学取得如此成就,或许并不令人意外。毕竟科技创新,是中南大学自诞生之初就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图 | 中南大学校本部大门

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

“你是天下人,就应该想着天下。”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中南大学时对全校师生们说。

这句话,黄伯云院士一直记在心里。“温总理的讲话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也应该是我们办学的方向。”

作为中南大学建校之初的关键掌舵者,时任校长的黄伯云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高等教育应当肩负科教兴国的使命。

让人民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坚持自主创新,做好产学研结合,不仅是中南大学“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校训精神的延伸,也是黄伯云院士的身体力行。

图 | 黄伯云校长接受校电视台采访

不少学生都曾在校园里偶遇过衣着朴素、脚踩布鞋的黄伯云。作为科学家的他,生活简单,家里、办公室、实验室是他生活的三点一线。

黄伯云研发的“炭/炭航空刹车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打破了国际上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让中国成为第四个能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

“科研不仅仅是写几篇论文,更不是在实验室里作实验,重要的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这才是完整意义的科学家。”黄伯云说。

因此,他成立了博云新材料公司,去实践“炭/炭技术”的产业转化和运用。在航天航空、硬质合金领域都能看到该公司的技术应用。

图 | 博云新材参与大飞机C919的研制

2000年中南大学首创学科性公司制,2012年学校已成立了150余家“学科性公司”。何清华、谭淞文、刘维等教授,都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在动力电池行业,中南大学更是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比亚迪的王传福、容百科技的白厚善、科力远的钟发平,都是中南大学的校友。

中南大学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多次获得央视点赞。在近三年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中南大学有4个单笔金额过亿的项目合同,并列全国第三。

图 | 《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中南大学的科技创新

行业王牌军

2000年,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正式诞生于21世纪的中南大学,拥有百年的底蕴。

“一部西医百年史,半壁江山湘雅人。”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

我国消化病学奠基人张孝骞,“衣原体之父”、国内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汤飞凡,中国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开拓者之一的谢少文,细菌学家、病毒学家李振翩……这些医学泰斗,都曾在湘雅红楼宣读过希波克拉底誓言。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湘雅人始终活跃在抗击疫情、SARS、鼠疫等传染病的一线。2020年初,湘雅人迅速组建援鄂医疗队驰赴抗疫,与各地援鄂医护人员合力创造4.2万援鄂医疗队员零感染的记录。

图 | 湘雅红楼

中南大学的矿冶园里,静静地矗立着两尊雕像:“地洼学说之父”、世界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和我国有色冶金高等教育的开拓者陈新民。这两位大家都曾任教于中南矿冶学院,也就是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

经过70余年的发展,学校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有色金属学科体系:地质、采矿、选矿、冶金、材料、制造,每一个都是由院士领衔的国家重点学科,引领和支撑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第一颗原子弹,火箭、导弹、核潜艇、雷达等许多中国军工的“国之重器”,都有中南大学的贡献。

图 | 矿冶园里的陈新民先生像

2013年,中南大学的铁道校区里迎来了三个分别从内蒙、北京和广州出发的火车头。这三台机车代表了中国铁路牵引动力从蒸汽、内燃到电力的时代跨越,也见证了学校土木交通学科与中国铁路共成长的辉煌岁月。

中南大学承担了我国新建铁路和高速铁路70%以上的典型桥梁列车走行性分析和80%以上的组合桥梁试验研究,曾庆元院士的列车脱轨研究更是突破了世界铁路百年难题。

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其建设过程中包括总指挥在内的约三分之一的建设指挥员,都是中南人。

图 | 中南大学的铁路园

23年跨越发展

4月29日,中南大学将迎来自己合并组建23周年纪念日。23年,中南大学不断开拓未来,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近5届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南大学共斩获了28项大奖,与复旦大学并列全国第七。

仅2018年,中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奖7项,涵盖地球物理、轨道交通、测绘、冶金、临床药理等多个学科领域,获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三。

由何继善院士牵头完成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田红旗院士领衔的“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实现学校在该奖项零的突破。

图 | 何继善院士与他的学生

近5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柴立元和姜涛两位教授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柴立元院士长期从事有色冶金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其团队研发的技术在我国铅锌铜龙头企业等200余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年处理废水过亿吨。

姜涛院士深耕钻研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团矿精加工与短流程冶金研究,其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炼铁精料、镍铁和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 | 姜涛院士

中南大学的数学、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5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南大学获评12个A类学科,数量居全国并列第19位,A类优秀率26%。

图 | 中南大学福庆楼

每年,都有万余名新生哼着“爽爽的中南,我来了”的小曲,在中南大学开启青春最好的时光。

在座无虚席的图书馆,埋头复习画满重点的笔记,不知不觉泡到深夜;

图 | 中南大学本部图书馆

在中南大学的12个食堂吃遍美食,让一顿氤氲着热气的饭菜温暖你的胃;

图 | 中南美食

在问渠长廊聆听名师教授讲学,诵读经典,感受人文魅力;

图 | 罗翔在问渠长廊

在鸟巢围观足球场上的酣畅淋漓,感受竞技体育的狂欢;

图 | 中南鸟巢体育场

登岳麓山顶、游橘子洲头,更是每一个中南人的青春记忆。

图 | 橘子洲头的烟花

向善、求真、唯美、有容。年轻的中南大学,未来可期!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2120256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