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玲表示,中国华能高度重视氢能未来规模化发展带来的能源系统变革,计划“十四五”期间,将氢能产业打造成为公司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目前正加大绿氢技术科技研发投入,率先开展离网风电动态制氢研究示范,积极建设大规模水电制氢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示范。同时,积极布局“制储输用”一体化绿氢示范,在西南大型水电基地建设电解水制氢、氢气储存、氧气利用等,结合城市公共交通、建筑分散式冷热电三联供等应用场景,打造氢能综合应用项目。
邓建玲指出,绿氢的应用要重点考虑城市能源的替代,在实现生产端与用户端的匹配过程中,数字化手段必不可少。应将绿氢与可再生能源放入统一的数字化运维平台进行智能化管控,将多余电力有效转化为绿氢,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分散的储存和运输方式,实现氢能在城市体系中的高效运转。目前这一数字化运维平台已经在华能建成,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期待更多用户、企业共同参与,携手推进智能化的能源系统在中国落地。
4月20日,招商局集团总经理胡建华现场出席“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分论坛并发言。
4月20日,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庞骁刚现场出席“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分论坛并发言。
宋海良指出,中国能建在全球设立了256个分支机构,业务覆盖147个国家和地区。坚持绿色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国家、行业、社会提供一揽子绿色产品与服务,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能建履行央企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使命。
宋海良介绍,中国能建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能建特色的“30·60”系统解决方案,系统提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125”原则,并发布了中国能建践行“30·60”目标白皮书,成立了“30·60”研究院,打造了氢能、储能等领域发展平台,实施了一大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典型项目。
在“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分论坛上,宋海良详细阐述了中国能建助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布局:聚焦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利网、生态网、产业网、文化网“七网”深度融合,突出跨界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区域融合“四大融合”,围绕“新能源、大能源”“新基建、大基建”“新能建,大能建”建设融合能源、融合基建、融合能建,让融合无处不在,向着“交融(多能互补、绿色转型)”“数智(数字赋能、智慧物联)”“联通(国际合作,互联互通)”三大趋势蓬勃发展。未来,中国能建将围绕推动能源融合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为各行业提供更多优质的能源融合发展解决方案。
侯启军表示,中国石油把绿色低碳作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确定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总体部署,力争在2035年实现油、气、新能源三分天下的格局。目前,公司已面向全球成立了三家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的研究院,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重点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规模化应用、产业化发展,推广应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更高质量的转型发展。
4月21日,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正茂出席“数字经济:向阳而生”分论坛并发言。
李正茂表示,疫情将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进程加速了5至7年,传统工业正对5G等数字化技术展现出一种巨大的、刚性的需求。中国电信试图抓住这一广袤市场,提供基于云网融合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以适应新兴市场。然而这并不容易,在李正茂看来,如果没有科技创新的加持,电信运营商根本拿不到未来的市场,即便拿到也会很快失去,因此中国电信打造科技型企业的信念是坚定的。
李正茂介绍,接下来云网融合将变成运营商的重点。作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云网融合和当下的芯片、计算能力密切相关,并且算力本身也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多样化特点。将算力和各种应用结合在一起需要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了支撑企业发展,中国电信必须从传统运营商进一步向科技型企业转变。
责任编辑丨李虹萦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