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总牵引,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黄冈市,将实践考场摆在项目建设主阵地、改革攻坚最前沿、乡村振兴第一线,通过思想淬火、实战锤炼、机制创新,着力锻造一支堪当支点建设重任的“狮子型”干部队伍。
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7%、增速居全省第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8家、增量领跑全省,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发展的“上升曲线”。
红色熔炉淬初心
从学思践悟到知行合一
“将军故里研学线路”月接待游客破万,“林业+企业+效益”机制盘活百年林场,社区治理难题化解率达98%……这些鲜活实践,源自黄冈打造的特色党性教育矩阵。
依托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红色资源,黄冈市委党校创新开设“红色火种特训营”,将90名“95后”青年干部编入“重走红军路”实践课堂。在红安七里坪、麻城烈士陵园等60余处革命遗址,开发出32门沉浸式课程。“白天走村串户访民情,晚上挑灯夜战写报告”,成为特训营学员的常态。截至目前,累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300余篇,其中127条调研建议转化为惠民举措。
在“思想破冰”引领下,全市涌现出许多生动案例:黄梅五祖寺林场场长徐天治带领团队创新“生态补偿+碳汇交易”模式,使濒危林场蝶变为全国十佳林场;黄州区52名驻社区干部破解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难题263件;红安县30名“90后”干部在高铁征迁中创下12天签约252户的“黄冈速度”。这些实践印证着一个真理:红色基因一旦转化为实干动能,就能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强大力量。
改革攻坚显担当
在“闯关夺隘”中锻造硬核力量
6次考察、25轮洽谈、18次修改协议,签下总投资103亿元的金晟新能源退役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只用了118天!这是狮子型干部拼出来的速度!
走进黄冈高新区,塔吊林立的建设场景见证着干部的担当作为。市科技局党员干部先锋服务专班办公室里,副局长张全斌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三赴武汉拜访院士团队,11次调整建设方案,43轮内容修改,一周完成场地清退,终于迎来省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技术创新中心的揭牌”。这个仅用3个月就落地的省级创新项目,刷新了全省机器人产业领域的空白。
在“五个一线”淬炼机制推动下,全市组建237支党员突击队攻坚克难:
——在蕲春县,神风弹簧厂在央企中信泰富特钢的赋能下,实现从年产值800万元的村办小厂到年产值10亿元的行业翘楚的跨越,缔造了乡村振兴的“九棵松样本”;
——在武穴田家镇,项目服务专班在祥云产业园创新“廊道挪移术”,既保障255亿元央地合作项目如期投产,又破解本土企业12年通行难题;
——在市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里,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成功创制出14个突破性种质资源,使杂交稻生育期平均缩短12天,亩产提升20%以上。
市发改委创新建立的“红黑榜”考核机制,犹如一把标尺量出干部担当。上半年,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库数同比增长31%,市经信局首创“一企一档?全周期护航”模式,开展“我为企业跑订单”活动547次,新增订单超百亿元。更可喜的是,10名市直机关“骨干”科长主动请缨下沉偏远乡镇担任镇长,其中6名为“90后”,全部拥有211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这种“高位嫁接”的人才流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机制创新激活力
构建“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的良性生态
“回炉再造不是目的,正向激励才是关键。”黄冈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一人一档”实绩档案,对在重大改革、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表现突出的40名“狮子型”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5名“冰箱式”干部及时调整岗位,形成鲜明用人导向。
容错机制为敢闯者“兜底”。英山县对2名改革中出现失误的干部容错免责,黄梅县在林场托管改革中,纪委提前介入厘清政策边界,让干部放心闯试。“组织在身后”的保障成为党员干部放手拼搏的“定心丸”。
对标先进让“狮子型”干部视野更宽。红安对标沂南发展红色文旅,黄梅对标奉化推进产业升级,蕲春对标宛城壮大蕲艾产业。武穴市19家市直单位与宜都结对共建,制定“三链融合”行动计划;浠水县组织110名干部赴浙江宁海学习“三化并进”经验,带回“产业链招商”金点子。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黄冈大力实施“六个一批”双向挂职计划,500余名干部在跨区域跨部门交流中淬炼成长。市统计局选派到蕲春县乡镇锻炼的青年干部涂亦星深有感触:“以前在机关看文件,现在在田间解难题,学会了用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黄冈市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持续锻造新时代“狮子型”干部队伍。当实干担当成为最鲜明的底色,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必将奔涌不息。(湖北日报通讯员 黄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