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86 02120256888
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招商证券林喜鹏】央国企动态系列报告之17——港股通央企红利ETF首发,科改、双百考核结果公布
发布时间:2025-09-07 20:12浏览次数:

来源:雪球App,作者: 轩言全球宏观,(https://xueqiu.com/5571799300/294987192)

感谢各位对的关注!

林喜鹏 S1090522050001

梁程加 S1090522060001

孙嘉擎 S1090523040001

罗嘉成 研究助理

核心观点:

近日,首批3只中证ETF启动发售;港股是央企集团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市场,上市平台的高股息特征较明显。新“国九条”等政策引导上市公司提高现金分红,港股红利税改革预期强化下,有望提振港股高分红资产吸引力。

近日,景顺长城中证ETF、南方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广发中证国新集中启动发行。3只产品均跟踪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该指数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定制,从范围内选取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港股通范围内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ETF挂钩的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行业地位突出、经营稳健、现金流充沛、分红水平较高的港股央企上市公司作为成份股,2020年至今指数的累计收益率不仅显著高于同期,也优于其他港股红利型指数。

港股是央企集团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市场,上市平台的高股息特征较明显。截至6月20日共有55家国资央企集团控股的132家国资央企在港股上市,主要集中于工业、地产建筑业和原材料业等行业。从近12个月的股息率分布来看,不进行分红的国资央企比例远小于港股整体情况,股息率处于2%~10%范围内的国资央企占比也明显高于港股整体。

港股国资央企的高股息率源于持续提升的盈利能力。国资央企ROE自2020年至今持续优于港股整体,推动国资能力呈上升趋势,国资央企分红额占港股比重从2018年的25.4%上升至2023年的47.1%。

新“国九条”引导上市公司提高现金分红,新一轮的推进持续改善央国企的盈利能力,市值管理纳入央国企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资央企更重视分红、回购等市场化市值管理方式,国资央企的分红率及分红金额均有望继续提升,提高内在的投资价值。同时,若港股股息红利税务优化落地,股息红利税收水平与A股市场持平,港股有望进一步吸引南向资金流入,高分红港股国资央企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

三大运营商增速高于净利润增速,分红派息持续提升,高度重视股东回报。港股红利税改革预期强化下,有望提振港股高分红资产吸引力,运营商A/H股之间的股息率、溢价差异有望逐步收敛。此外,三大运营商全面加大在5G专网、大数据、AI大模型、卫星互联网、5G-A、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等重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面的布局力度。

风险提示:与港股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运营商、云厂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央国企重要动态

1.1首发,科改、双百考核结果公布

1.1.1 国新投资认购中证ETF首发份额

近日, 景顺长城中证ETF、南方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广发中证国新集中启动发行。3只产品均跟踪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该指数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定制,从范围内选取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港股通范围内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上述ETF挂钩的指数(931722.CSI),由国新投资联合中证指数公司编制并于2023年9月13日正式发布,选取能体现央企的价值和特点,行业地位突出、经营稳健、现金流充沛、分红水平较高的港股央企上市公司作为成份股;目前成份股共包含48家央企。从市场表现来看,2020年至今以来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累计收益率达86.11%,不仅高于同期的-62.22%,也优于其他港股红利型指数同期表现。

港股是央企集团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市场,上市平台的高股息特征较明显。我们进一步梳理港股上市的国资央企情况,截至6月20日共有55家国资央企集团控股的132家国资央企在港股上市,主要集中于工业、地产建筑业和原材料业等行业,华润集团、中粮集团等央企集团控股的港股上市平台较多。从近12个月的股息率分布来看,不进行分红的国资央企比例远小于港股整体情况,股息率处于2%~10%范围内的国资央企占比也明显高于港股整体。

港股国资央企的高股息率源于持续提升的盈利能力。近年港股国资央企的净利润呈上升趋势,2018年-2023年复合增速高于同期港股整体;2020年以来,国资央企ROE也持续优于港股整体,2023年国资央企的ROE为7.4%,而港股整体的ROE仅为5.3%。持续改善的盈利表现为港股国资央企增加股东回报提供动力来源,国资央企分红额占港股比重从2018年的25.4%上升至2023年的47.1%;相对应的,非金融国资央企整体股息率也呈现增长态势,2023年的整体股息率达4.39%,高于港股整体2.71%的股息率。

政策推动央国企分红能力进一步提升,港股红利税改革预期强化下,有望提振港股高分红资产吸引力。新“国九条”引导上市公司提高现金分红,新一轮的推进持续改善央国企的盈利能力,市值管理纳入央国企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资央企更重视分红、回购等市场化市值管理方式,国资央企的分红率及分红金额均有望继续提升,提高内在的投资价值。同时,港股红利税改革预期强化,有望提振港股高分红资产吸引力。根据彭博社报道,国内监管机构正在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投资港股时获取股息红利时所要缴纳的20%所得税;此前,2024年3月,香港证监会主席雷添良也曾建议国家税务总局与两地证券监管部门积极研究优化相关税收制度,降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的股利税收水平,使之与A股市场持平。若港股股息红利税务优化落地,股息红利税收水平与A股市场持平,港股有望进一步吸引南向资金流入,高分红港股国资央企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

三大运营商增速高于净利润增速,分红派息持续提升,高度重视股东回报。 2023年三大运营商自由现金流总额达1,906亿元,同比增长14.99%(2022年同比降低25.85%),高于归母净利润增速8.37pct。2023年三大运营商合计分红总额达1,252亿元,同比增长12.8%(2022年同比增长18.5%),整体分红派息率达69.2%,同比增长3.8pct,其中、、派息率分别为71.0%、70.1%与55.0%。

运营商分红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A/H股之间的股息率、溢价差异有望逐步收敛。2023年三大运营商分红总额占比例为63.8%(2022年为64.7%),分红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明确表示“从2024年起,三年内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逐步提升至当年股东应占利润的75%以上”,随着三大运营商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夯实,后续分红派息提升路径明确并将会加速兑现。

三大运营商全面推进新质生产力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凭借占据先机并打开全新增长空间。三大运营商作为建设中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三大运营商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建设、促进流通并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三大运营商加快发展战新产业并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以自身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与量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023年起,三大运营商全面加大在5G专网、大数据、AI大模型、卫星互联网、5G-A、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等重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面的布局力度。这些领域普遍具备较高的准入门槛,需要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与资源积累,三大运营商凭借此前在云网数算方面的深厚积累,可以与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产生良好协同,并在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布局中占据先机与主导地位。

1.1.2 “科改行动”“双百行动”2023年度专项考核结果公布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对中央企业所属“科改企业”“双百企业”2023年度改革进展和成效开展了专项考核。此次专项考核涉及“科改企业”349户,评出标杆74户、优秀88户、良好105户、合格72户、不合格的有10户;涉及“双百企业”303户,评出标杆66户、优秀77户、良好88户、合格62户、不合格的有10户。根据中核七院,此次专项考核的“标杆”比例由30%下降至20%,获得标杆评级的企业改革成效更显突出。

从央企集团的专项考核结果来看,共34家国资央企集团的改革成效突出。根据各央企的公告汇总,南方电网公司位列整体成效突出的中央企业第一名,所属“科改企业”“双百企业”专项考核获得“10个标杆、4个优秀”;中交集团“双百行动”“科改行动”整体成绩连续两年获评中央企业第二名,所属9家“双百企业”和3家“科改企业”获得8标杆、4优秀的优异成绩。

“科改企业”中,部分企业通过高质量抓改革、高水平搞创新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2023年度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株洲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度“科改企业”专项考核中获评为标杆,分别排名第3位、第4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全国发电行业唯一连续四次获评“标杆”的“科改示范企业”;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排名和排名分位较去年均有大幅提升,是本次专项考核中唯一一家获评“标杆”的医药类企业,在所有“科改企业”中位列前10%。

“双百企业”中,南方电网共有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澜湄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获评“标杆”,南方电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2户企业获评“优秀”。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是股份公司2023年度唯一一家获得此项荣誉的标杆企业;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再次获评“标杆”称号,位列303家“双百企业”第9名,较2022年提升了34位。

“双百行动”正式启动于2018年,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全面落实“1+N”系列文件要求并应用前期各专项试点取得的经验成果,旨在推进综合改革,打造一批“改革尖兵”;“科改示范行动”于2020年4月启动,旨在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形成改革与创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共选取了200余户改革创新紧迫性较强的国有科技型企业。

从“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的发展历程来看,经过不断的改革深化和企业扩围,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效。科改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204家经过连续两轮扩容增长至2024年6月的648家,双百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404家增长至当前的561家;“双百企业”以及“科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处于各企业中的较高水平。总的来看,从2018年至今的时间内,双百改革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科改行动自2020年启动以来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科改企业”、“双百企业”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有望在专业化整合、融资上市、激励机制等方面继续受益于新一轮行动。

1.1.3 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启动

创新联合体作为新型举国体制下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是一种产学研合作方式,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组织,同时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

6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组织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完成第三批布局后,共21家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全面带动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加快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

此次启动第三批创新联合体建设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集中启动数量多。二是集中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彰显了国资委要引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突破、尽快实现技术自主自立、构建和增强技术优势的坚定决心。此外,根据《国资报告》,国务院国资委曾在2021年提出加快创建第二批创新联合体,第二批创新联合体的重点目标为充分发挥5G、北斗、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创新平台作用。

2024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开展了第二批央企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建设和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的建设,这反映了国资央企创新布局力度进一步加大,进而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强有力支撑。

1.2央国企宏观数据分析

今年以来,国有企业多项效益指标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明显,国有经济运行向好态势逐步巩固。近两周,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同比增长4.9%。

1.3其他重要动态

1.3.1国资监管及运作

(1)国资委更新“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名单

6月14日,国资委公布了最新“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名单。两项改革行动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双百行动”主动探索创新推进综合改革,打造一批“改革尖兵”。“科改行动”支持和引导国有科技型企业在市场化改革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经调整后,“双百企业”共561家,“科改企业”共648家。

(2)中证诚通国企战略新兴产业指数发布

6月20日,中证指数公告称将于7月2日正式发布中证诚通国企战略新兴产业指数,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投资标的。据悉,该指数是全市场首只聚焦国企战略新兴产业的指数,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与中证指数合作编制,意味中国诚通“央企价值+”系列指数再次得到丰富。此次发布的中证诚通国企战略新兴产业指数,立足战略新兴产业主题上市公司,精选50只成长潜力较大的国企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战略新兴产业中该类国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3.2央国企市值管理

(3)多家央国企响应“提质增效重回报”“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

近两周,4家国资央企和13家地方国企响应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质量回报双提升”相关公告,从价值提升、质量管理、投资者关系三方面提出举措,其中、均提出要提高现金分红比例。至今,累计有78家国资央企和122家地方国企发布相关公告。

1.3.3专业化整合

(4)国投集团与通用技术集团签署中成集团股权无偿划转协议

6月14日,国投集团与通用技术集团在通用时代中心举行专业化整合相关协议签约仪式。双方代表共同签署了中成集团股权无偿划转协议等相关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前,双方就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探索创新合作模式进行了沟通交流。国投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付刚峰,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在签约仪式上致辞。

(5)中远海运集团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10日,据中远海运集团官网,公司与集团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支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建设交通强国等重大目标实现,共同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中远海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万敏,中国能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出席并见证签约。

(6)中国物流与鞍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19日,中国物流与鞍钢集团在鞍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物流表示,希望与鞍钢集团在前期坚实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在制造业物流、供应链集成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共同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作出更大贡献。鞍钢集团表示,希望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在多式联运、科技创新、市场信息共享、服务产品“走出去”等方面深化合作新路径,携手降低物流成本,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物流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廖家生,鞍钢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镇见证签约并就推动战略合作落实落地进行友好会谈。

1.3.4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7)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6月23日,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由该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23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获得圆满成功。本次试验是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也是国内自主研制的深度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在10公里级返回飞行中的首次应用。

(8)开通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

6月13日,据,公司在广东深圳——东莞开通了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本次试验由中国移动联合国内光纤光缆、设备厂商共同完成,验证了反谐振空芯光纤在真实环境中受牵拉、挤压、水汽、户外熔接等多种条件影响下的性能,在20km链路上实现了空芯-空芯光纤熔接损耗低至0.05dB、空芯—实芯连接小于0.3dB和铺设后光缆损耗每公里0.6dB等多项核心技术指标,均达“国际一流水平”。中国移动表示,采用单波800Gbps宽谱光传输系统,进一步实现了基于空芯光纤的20km单芯光纤双向128Tb/s超大容量传输试验,证明反谐振空芯光纤具备在复杂管网环境部署的可行性。

(9)发布全球首个单体稠密万亿参数语义模型Tele-FLM-1T

6月14日,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单体稠密万亿参数语义模型Tele-FLM-1T,成为国内首批发布稠密万亿参数大模型的机构。针对大模型训练算力消耗高的问题,TeleAI与智源基于模型生长和损失预测等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出的Tele-FLM系列模型仅使用了业界普通训练方案9%的算力资源。基于112台A800服务器,用4个月完成3个模型总计2.3Ttokens的训练。模型训练全程做到了零调整零重试,算力能效高且模型收敛性和稳定性好。Tele-FLM-1T版本即将开源,期望为社区训练万亿稠密模型提供技术参考,避免万亿模型训练收敛难等问题。

(10)牵头编制并发布国际首个煤炭和焦炭产品种类规则

6月19日,据中国中化官网,作为召集人和参编单位,与主编单位山西亚鑫能源集团、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宝武欧冶共同发布国际首个煤炭和焦炭产品种类规则。产品种类规则(PCR)是开展产品环境声明和产品碳足迹报告及认证所必须依据的技术规范和指南,是推动具体行业和产品碳足迹管理的前置条件。此次发布的煤炭和焦炭PCR可填补煤炭和焦炭行业PCR标准的空白,为产品碳足迹评估提供一套规范化的流程方法,推动碳足迹评估接轨国际标准规范。此外,通过量化产品碳足迹,还可助力行业企业和组织识别减排潜力,制定更为有效的碳减排策略,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11)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建成投产

6月19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中核集团官方指出,这标志着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满足城市居民供暖后,拓展进入到工业供汽领域。该项目采用田湾核电3、4号机组中驱动汽轮机系统做功发电的二回路蒸汽为热源,采用核电厂一回路、二回路与蒸汽回路多重隔离设计,在物理隔绝的情况下制备工业蒸汽,再通过多级换热将蒸汽通过工业用汽管网输送到石化产业基地,替代传统煤炭消耗,解决石化企业热源和问题。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900公顷,为石化基地每年节省碳排放指标70多万吨。

(12)国内首次面向6G的双星协同高速传输外场试验成功

6月20日,据IT之家,卫星公司携手北京邮电大学、银河航天、中国信通院、展锐等合作伙伴,在中国电信北京地球站共同完成了国内首次6G星地链路外场地面测试。本次测试利用自主研发的卫星模拟器、终端模拟器、软件定义试验平台等核心装备,在项目团队制定关键技术验证方案、搭建外场测试环境的基础上,完成了国内首次面向6G接入网的外场高速信息传输测试。本次试验基于3GPPNTN标准协议,优化了低轨星间协同传输机制,实现终端侧高速率空口数据合并,速率最高超过1Gbps,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为我国未来6G需求研究、星地融合组网提供技术支撑。

(13)央企集团自主研发成果

6月12日,据中交集团官网,中交二航局参建的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江苏常泰长江大桥胜利合龙。该桥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三种方式于一体的过江通道。大桥全长10.03公里,其中公铁合建段长5299.2米,由一座主跨1208米的钢桁梁斜拉桥、两座主跨388米的钢桁拱桥和一座3×124米的连续钢桁梁桥组成,创下了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和最大连续长度钢桁梁的世界纪录。此外,大桥主塔高350米,采用世界首创“钢-混”混合空间钻石型结构,为世界最高斜拉桥桥塔,大桥主墩钢沉井底面积为5491平方米,是世界在建最大水中钢沉井,亦是世界首创台阶型减冲刷减自重沉井基础。

6月12日,电气装备集团旗下与国网直流技术中心联合研发的具有高频谐波耐受特性的BWP-430型柔性直流穿墙套管样机顺利通过全套型式试验验证,标志着国产化直流输电装备再次取得重大技术突破。BWP-430型柔性直流穿墙套管是面向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高频谐波工况极端苛刻的情况下,精心研发的一款新型穿墙套管产品。此次BWP-430型柔性直流穿墙套管的研制成功,有效补充和完善了国产化充气式穿墙套管的产品序列,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国产化高可靠性直流设备支撑,为充气式套管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14日,国家电投旗下国核锆业研制出我国首个铪材检测和锆合金气体检测标样。其收到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签发的2项标准样品证书,该标准样品由国核锆业理化检测牵头研制,为铪中锆、铁、铬成分标准样品(屑状)和核级锆及锆合金中碳、氧、氮标准样品(块状)。本次研制的两项标准样品填补了我国铪材检测和锆合金气体检测标样空白,为增强分析领域产业链可靠性,保证检测结果的溯源性、准确度和有效性,确保公平贸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1.3.5产业链融通发展

(14)与浙江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11日,与浙江大学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联通和浙江大学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前期良好合作基础上,强强联合,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算力领域、5G赋能千行百业领域、教育数字化应用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校企合作。面向未来,双方将以本次战略签约为契机,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新发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携手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更多力量。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出席签约仪式。

(15)国家能源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创新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6月13日,国家能源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能源创新联合研究院签约揭牌暨成立大会在西安举行。国家能源集团表示,集团公司将与西安交通大学紧密协作,通过科技创新转化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陕西乃至全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西安交通大学表示,将与国家能源集团深化务实合作,围绕核心科技难题,共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路径,努力打造能源领域的高水平。期间,国家能源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运输创新研究中心”“能源动力与化工创新研究中心”“氢能创新研究中心”“创新研究中心”等四家创新中心共同揭牌。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余兵及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出席会议见证签约,并为能源创新联合研究院揭牌。

(16)通用技术集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第二期)协议书

6月17日,通用技术集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通用时代中心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书(第二期)签约仪式。通用技术集团表示,将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充分释放联合基金作用,集聚更多优秀团队,聚焦机床领域核心技术,凝练一批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断提升高端数控机床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制造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自然科学基金委表示,将继续发挥联合基金的导向和凝聚作用,吸引和调动更多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参与研究,共同推进解决高端数控机床关键核心问题,推动我国机床领域源头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1.3.6地方国资动向

(17)广州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首只低空产业创投基金

6月14日,据证券时报,广州产投属下产投资本与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这是广州第一只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基金,低空产业创投基金将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用足用好各级低空产业政策,以低空飞行产业链为主要投资方向,充分挖掘市、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低空飞行产业相关企业,瞄准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产业投资和产业招引,助推广州低空飞行产业链的集群式发展和低空经济全生态发展。未来,广州产投将以百亿低空产业创投基金设立为契机,深入挖掘广州市、区低空飞行产业链优质项目。

(18)深圳首支“20+8”基金正式成立

6月20日,据新京报,深汕引导基金参投的深圳市投控基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顺利通过备案。这是深圳市首支正式备案的“20+8”基金,也是合作区参投的首支“20+8”基金。深圳市投控基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是支持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性子基金,围绕以深圳地区企业及国内其他地区可导入到深圳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企业为主的全产业链进行投资。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备案规模15亿元,由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深汕引导基金等8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19)华仁药业实控人或变更为西安市国资委

6月21日,华仁药业披露《关于终止前次筹划实际控制人变更事项并再次筹划实控人变更事项的公告》。公司间接控股股东西安曲江文化金融控股集团终止筹划将其所持华仁药业控股股东西安曲江天授大健康投资合伙企业全部财产份额转让给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并再次筹划将相关财产份额转让给西安健康医疗集团。华仁药业目前实控人为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若本次财产份额转让事项最终完成,华仁药业实控人将变更为西安市国资委。

(20)500亿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启动

6月21日,总规模500亿元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启动运行。该省级母基金定位为“耐心资本”,意味着将充分发挥引导功能,坚定陪跑技术创新、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投资方向为江苏“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650”产业体系、“10+X”未来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等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以及其他符合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

(21)广州设立100亿元天使母基金

6月21日,据上海证券报,广州市依托广州金控集团设立100亿元天使母基金正式发布。广州天使母基金锚定广州“3+5+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新领域新赛道,重点投向种子期、天使期项目,通过“母子基金”+直投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长期资本、境外资本支持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在基金考核评价、容错免责、风险防控等管理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天使母基金运作效能,引导各类资本真正敢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二、上市央国企市场表现

2.1市值及涨跌幅

2.1.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6月23日,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27.1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33%;其中,国资委体系下的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8.2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22%。

在央国企主要指数中,近两周央企现代能源表现最优,跌幅0.3%,相对同期沪深300高2.4%;近一年央企现代能源表现最优,涨幅15.6%,相对同期沪深300高25.2%。其余指数:国新央企综指(近两周-2.0%;近一年-4.1%)、央企现代能源(近两周-0.3%;近一年15.6%)、央企科技引领(近两周-1.6%;近一年-23.4%)、央企股东回报(近两周-2.3%;近一年1.6%)、结构调整(近两周-1.2%;近一年-4.4%)、央企创新(近两周-0.5%;近一年-1.2%)。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中,深南电路(涨14.9%)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新集能源(涨156.6%)等10家企业近一年涨幅居前;北方导航(跌16.4%)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深桑达A(跌58.2%)等10家企业近一年跌幅居前。

2.1.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6月23日,港股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3.3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24%;其中,A+H上市央国企总市值8.2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15%。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中,中国海洋石油(涨15.6%)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广核矿业(涨225.3%)等10家企业近一年涨幅居前;中国中免(跌18.9%)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55.3%)等10家企业近一年跌幅居前。

2.2估值表现

A股央国企的估值处于相对偏低位置。截至2024年6月23日,央国企PE(TTM)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6.9、 17.7、21.4倍;与A股整体相比,央国企市盈率的算术均值和市值加权均值仍相对偏低。央国企PB(LF)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2.4、 2.0、 2.0倍;与A股整体相比,央国企三个口径计算也相对偏低。在主要指数的估值上,央企科技引领的PE(TTM)和PB(LF)都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50.5%;分位数20.5%)。

A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农林牧渔、计算机、国防军工,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煤炭、食品饮料、公用事业。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环保、非银金融、钢铁,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煤炭、电力设备、汽车。

港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非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必需性消费,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电讯业、能源业、工业。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地产建筑业、金融业、必需性消费,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能源业、电讯业、非必需性消费。

2.3成交活跃度

近两周,中国移动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买入额居前,三峡能源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中国移动等10家港股央国企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居前,中远海能等10家港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

2.4股东回报

2.4.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6月23日,A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2%、2.7%、0.6%,均高于A股整体、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其中,中国神华、江中药业、上海能源等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4.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6月23日,港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3.4%、4.5%、3.1%,均高于港股整体上市公司。其中,中海石油化学、远东宏信、中国建材等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5 AH股价格对比

截至2024年6月23日,相较于所有采用A+H方式上市的企业,A+H上市的央国企 AH溢价率较为相近。其中,南京熊猫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高,中国神华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低。

三、A股上市央国企资本运作

3.1股权融资

近两周,逆周期调节下A股的IPO节奏明显放缓,A股央国企未发生股权融资事件。此外,6月20日,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铀业深交所发行上市申请已受理,此次IPO预计募集资金41.1亿元。

3.2并购重组

近两周,本钢板材等4家央国企的重大重组发生新进展。其中,本钢板材(000761.SZ)已经完成董事会预案手续。

3.3重要股东增持

近两周,中煤能源等多家央企公布增持进度。自2023年起至今,共有41家A股上市央国企获大股东增持,已增持规模约133.22亿元,计划增持金额在123.2亿元-245.68亿元间。

3.4股份回购

近两周,四川美丰等多家央企公告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进度。自2023年起至今,共有13户央企集团控股的24家A股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为目的实施回购,已实施规模约85.55亿元,计划回购规模约143.97亿元 。

风险提示

国企改革与港股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运营商、云厂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

央国企动态系列报告:

1、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央企专业化整合新趋势——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0.23-2023.11.05)

2、三季报反映央国企价值创造能力正在提升——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06-2023.11.19)

3、华录与电科重组落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增持ETF—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20-2023.12.03)

4、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国企改革深化行动部署——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2.04-12.17)

5、2024延续“一利五率”考核,创新联合体增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2.18-2023.12.31)

6、国有资本加速产业整合,地方国企七方面工作部署——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1.01-2024.01.14)

7、市值管理纳入央国企考核,夯实“中特估”基础——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1.15-2024.01.28)

8、多地规划国企重组整合,市值管理重视程度提升——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01.29-2023.02.18)

9、央企加速算力建设,AI赋能重点行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2.19-2024.03.03)

10、战新产业营收目标明确,多家央国企部署市值管理——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3.04-2024.03.17)

11、首批启航企业确定,央国企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3.18-2024.03.31)

12、新“国九条”定调市值管理,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4.01-2024.04.14)

13、战新产业投资加大,多家央企集团成立创新联合体——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4.15-2024.04.28)

14、上市央企一季度盈利改善,第二批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建设——央国企动态双周报(04.29-05.12)

15、聚焦战新产业,多家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5.13-2024.05.26)

16、健全国企功能价值评价体系,央地齐力布局新产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5.27-2024.06.09)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2120256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