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王建学,是在他位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科技园内的办公室。自清华工程力学系博士后出站以来,从一名中国矿业大学的教授、学术带头人到现在北京矿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角色的转变并未让他沾染过多的商业味道,而依旧是一种平静谦和的学者风范。他未必是个健谈的人,但提起煤矿节能、废热回收利用,提起节能减排的未来发展,提起他倾注多年心血的节能事业,作为将水源热泵技术引入煤矿的最早倡导者,他便如何也无法不滔滔不绝。
从校到企,筑梦成果孵化
在王建学看来,完成从校到企的跨越,集结学校优势力量,加速煤矿节能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煤矿企业是高能耗企业,煤企又多是国有大型企业。随着国务院关于《“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文件的出台,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标准的进一步提高,煤矿节能减排形势越来越严峻,目前煤矿常规的节能减排工作如电机改造、照明节能等都已经基本完成,今后主要工作方向是将寻求新能源替代或取消锅炉热源、空调冷源。
此后,国务院于2010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通过兼并重组,全国将形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企业。
紧接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2015年将全国目前8000家以上的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按4000家计算,每家做煤矿废热回收替代传统锅炉热源和中央空调冷源项目资金按1亿元考虑,目前至少有4000个亿的市场空间。
这对于在矿山通风与安全等相关学术领域独有建树的王建学来说当然是一个难得机遇。“之所以放弃在高校当老师这样相对稳定舒适的环境,而选择冒一定风险,付出更多辛苦进行公司化运作,完全是源于赶上全球低碳环保这样的背景机遇,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节能环保,再加上我本人是一个比较愿意挑战的人,所以为什么不挑战一把呢?”
自2003年起,王建学开始带领团队做项目,在济宁天安矿业集团星村矿主持了通过水源热泵技术用于煤矿建筑供暖(包括夏季空调)、井筒防冻、洗浴热水项目,并成功实现在全矿区范围内取消燃煤锅炉,开创了煤矿节能废热利用的先河,自此王建学的煤矿节能之路便一发而不可收。
“从教授变为企业人,我们为成果转化成立了公司” 2006年,由中关村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批准成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始单独以公司运作模式推动中国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此举也引起了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投入11%的股份,使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学校背景的高科技企业,也更有利于学校技术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的人才衔接。”王建学信心满满地说,“目前,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已正式入住企业,未来公司准备在两年内实现科技板块上市,走上市集团道路,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专注,造就绝对引领
人常说“专业铸就品牌”,王建学专攻此道。“低温废热回收是主营业务,我们只做这一块。” 多年来公司依托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知名教授为主的多学科专家顾问团和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的项目实施队伍,刻苦攻关,首创回收矿井总回风、矿井排水、坑口电厂冷却水、洗浴废水、煤矿冻结孔等煤矿低温热能,用于建筑物供暖(包括夏季空调)、井筒防冻、洗浴热水的技术及成套装备。在全矿区范围内矿井取消燃煤锅炉,实现高碳行业低碳运行,产煤不烧煤。围绕煤矿低温废热回收技术(包括矿井回风热能利用、矸石砖厂排烟热能回收利用技术、电厂冷却水热能直回收技术、矿井水热能提取技术、洗浴废水热能提取技术、煤矿废热综合回收利用技术、井下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可谓下猛劲攻关,做足了功课。
目前公司已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2项、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其开拓引领性首屈一指,且涵盖了煤矿废热回收绝大部分专利项目。
“我们所有的专利成果都具有独创性,是我们在每一个煤矿节能项目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出来的,并通过实现技术的创新与提升,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能。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人开始模仿我们的技术,但都没有形成竞争力。”
“从公司发展技术储备方面,我们两三年内要做的事情是深井降温。煤矿随着深度增加温度也会越来越高,特别是淮南淮北低温梯度高,气温异常地区,井下上千米都是高温作业,且湿度大,我们的思路是在降温的同时,将热量利用起来,今年在淮南淮北已有很多类似的项目。”王建学如是说。
从2009年至今,公司在每年行业协会的评奖都榜上有名,现已成为煤矿回风行业起草行业标准的重要牵头单位。当然这更多归功于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成熟的热泵系统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理念、优秀的设计和施工团队。“目前公司有博士后2名,博士3名,硕士7名,工程技术人员50余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的80%。”王建学和他的团队多年来以无可辩驳的专业优势践行着行业引领。
系统整合,实现节能与减排
煤矿热源消耗主要是冬季采暖、生活热水、煤矿工艺进风井的防冻等,热源来源以前是用煤,而现在我们用煤矿生产过程中排掉的废热来取代锅炉房。
据介绍,煤矿节能技术本身做的是整个系统,即将所有煤矿可能排出的低温热源回收和充分利用起来,如排气通风(废气)、排水(废水)、洗浴废水,煤矿冻结孔、干石砖厂排烟余热回收、干石发电厂余热回收等,而非单个热泵技术或设备本身。
在王建学看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为矿山用户提供一整套量身定制的系统化节能解决方案,从前期论证方案、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修到售后服务、运行管理,所有过程客户无任何后顾之忧,轻松享受节能服务带来的便捷与收益。
这其中包括王建学2012年最津津乐道的几个创新成果:
之一,山西长治经纺煤矿矸石砖厂余热循环利用技术。该项目用矸石砖厂余热替代了传统锅炉,并回收废热的同时除去了矸石砖厂排烟中的粉尘和SO2,实现了新型能源的有效利用,为矸石砖厂新能源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模板和技术途径,经济社会效益巨大。该科技成果获得2012年煤炭工业科技成果二等奖。
之二,山西吕梁店坪煤矿寒冷地区矿井回风热能回收利用。该项目解决了全矿洗浴热水和办公楼采暖供热,为寒冷地区提供了新的绿色热源,并成为山西、内蒙、宁夏等产煤大省大规模推广的典范。
之三,山东肥矿集团三个新建煤矿基于冻结孔技术的新型地源热泵系统。该项目采用该技术回收煤矿地下深部热源替代了传统锅炉热源和中央空调冷源,成为全国煤矿不烧煤的典范。并荣获得山东省煤炭科学技术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前公司已经在全国40多个煤矿实施了回收煤矿低温废热替代锅炉热源的项目,业务拓展遍及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山东、淮北等地。据统计,在全国多家煤矿企业中,做此类项目的不到一百家,市场空间很大。
使命之下,创新永无止境
王建学做事业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坚执。
“煤矿对中国能源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也严重戕害了环境。每每想到此,一种社会责任感便会油然而生,感觉我们作为煤炭院校毕业的学子,更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能为国家节能减排出一份力量,让我们的团队看到一些希望,我认为很值得,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与使命之下,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断实现创新引领。”当提及公司的远期发展规划时,王建学不无神秘又信心满满地说,“目前我们正在搞瓦斯的利用,瓦斯合理利用起来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能源,瓦斯提纯可以卖,既有经济价值又节能环保。通过新的渠道方式将低浓度瓦斯进行提纯,我们主做工艺和系统集成,是与传统方式完全不同的一种方式,目前还正在研发过程中。该项研究一旦完成,那时我们又将在这个新的领域迎来新的黄金五年甚至十年,对地球的贡献将不可低估,环保问题解决了,节能问题也解决了。”
王建学为此算了笔帐,结果非常惊人,也格外令人振奋。一个三百多万吨的矿井每年要排掉的瓦斯热量相当于一千万吨煤的发热量,非常可观,如果加以利用将比煤矿本身的产能还高。同时,瓦斯中的主要成分甲烷气体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9倍,换句话说,捕捉一个立方的瓦斯实际相当于捕捉了29个立方的CO2,低碳环保效果也极为可观。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在技术上实现了瓦斯利用,那对于煤矿企业的环保节能将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王建学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