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知嘹财经,(https://xueqiu.com/7073789967/213921534)
近日,控股$虎都(02399)$ 发出一则重磅消息:虎都旗下江苏恒安与中节能香港及亚洲科创签订了一个为期五年的全球代理协议,这两家公司将共同负责虎都旗下锌溴液流电池技术合作及产品销售。
这个公告里面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节能香港五个字。我们知道中节能香港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旗下唯一一家境外子公司,同时享有向中节能环保集团(本文简称“中节能”)的客户推广及销售上述技术及产品的独家代理权。
中节能究竟有多厉害?
相比在港的著名中资企业,比如中信、招商局等老牌中资企业而言,中节能实在是“看起来”不起眼。之所以是“看起来”是因为,根据国资委12月公布的央企名录,中节能与后者一样,都是国资委直管的97家央企之一,领导人大多享受副部级干部待遇。而很多耳熟能详的中资机构例如中银、光大等,都被排除在央企的阵列之外。
咱们回过头说说中节能。
中节能不仅属于央企,而且还是央企中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清洁技术的企业,是中国节能环保领域最大的科技服务型产业集团。目前,中节能已拥有下属企业700余家,仅上市公司就有7家,规模和体量可见一斑。作为中节能唯一一家境外子公司,中节能(香港)的定位也很明确,就是中节能的境外财资中心、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及科技创新孵化平台。
弯道超车——携手提前卡位未来三年发展风口
中节能这次与的合作,很明显,说明中节能完全看好虎都目前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节能与虎都的合作,也验证了此前转型加码储能市场发展前景的广阔。
中节能毕竟是清洁能源领域的老玩家了,仅目前,就拥有独家开发权的风资源1000万千瓦,其中已经投产和在建风电装机150万千瓦,累计建设容量位居全国十大。除此之外,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里面,已经签约和在建的工程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400兆瓦,其中发电60兆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1/4,是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运营商。
而从另一个维度,即政策发展的角度看,也同步验证了中节能的眼光。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7月发布正式指导意见。这份文件指出,到2025年,发展目标是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GW以上。而截至2020年,我国的新型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仅为3.28GW,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时间,将面临着一块10倍增速的市场风口。而今天已经是2022年上旬了,距离目标还有3年多的时间。想快速在这个风口区切得一块蛋糕,很显然与合作,不啻为一条弯道超车的捷径。
根据3月1日召开的视频会议披露的信息显示,锌溴液流电池技术已被国家列入主流的新型储能技术,有效解决风能、太阳能发电的波动问题。技术上,锌溴液流电池与传统液流电池或铅酸电池相比,能量密度更高,整体成本更低;比锂电池更安全,电解液可反复利用也更为环保。此外,锌溴电池能反复100%深度充放电,且对电池不造成任何损坏,能够大大降低度电寿命分摊成本。
锌溴液流电池是一种较为成熟且受到广泛认可的储能技术,通过溴化锌电解液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完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特别适用于大规模、长时间的能量应用型电力储存市场,其需求来自于各大电力企业以及太阳能及风能企业对于储能及智能调节电力的需求。
水到渠成——半年布局终现棋路端倪
应该说,此次能与中节能及亚洲科创达成代理协议,是虎都在过去这大半年布局的结果之一。相信熟悉虎都的人士都会对虎都2021年中期业绩公布至今半年时间里虎都所发出的23份公告记忆犹新,除了针对上市公司所不可回避的信息披露外,有近半数是与这次的二次转型不无关系。
而整个布局行动里面有一步至关重要的步骤,就是今年1月10日,一口气把北京百能及旗下的相关储能技术知识产权及机器设备全部并入到上市公司。可以从这一步看出,如果虎都不走出这一步,虎都始终是储能业务的门外汉,不过是蹭热度罢了。
但是做出这一步之后,意味着虎都不仅在关键技术上获得了实际的掌控权,更拥有了在这项新技术市场的价值主导权。
当我们一步步回望无论是江苏恒安的基地建设,还是北京百能的技术专利及设备资产并入,以及本次与中节能的合作,我们基本上可以管窥到在储能市场布局的底层逻辑了。但不可否认,虎都的每一步都没有废棋,一环扣一环。试想如果没有项目公司的基地建设,没有技术的并入,别说中节能,就是其他二三流的玩家,也未必肯真正进场。
虽然尚未能预料在储能市场上接下来该如何走这一盘棋,但毫无疑问的是,-5年 ,虎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攻坚阶段,不仅要在市场上见真章,更会成为虎都能否真正成为这个万亿储能市场引领者的关键局。$节能风电(SH601016)$ $中国节能海东青(02228)$